爱你文学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1088章 魏王李泰钱万贯

第1088章 魏王李泰钱万贯


魏王李泰还是有些才华的。

    武怀玉打量着眼前这个胖胖的亲王,最近这段时间他瘦了一大圈,但仍然肥胖如熊。

    武家的庭院那棵大金钱柳树下,李泰终于找到机会跟老师武怀玉说话。

    那棵树枝繁叶茂,盛如华盖。

    因果实青色如钱币,又称青钱柳,或是摇钱树。

    这棵树自移载到宣阳坊武宅中,这些年有专人照顾长的非常兴旺,如今高达十余丈,灰色树皮褐色枝条,碧青的叶子一串串垂下。

    枝叶美丽多姿,犹如串串铜钱,迎风摇曳,让人赏心悦目。

    武怀玉还喜欢用这金钱柳叶炒些茶喝,味道也是别具一格。

    这夏天,

    坐在这棵十余丈高的摇钱树下,喝着青钱柳茶,非常惬意,

    李泰坐在对面,似乎有些紧张。

    如今已经不是几年前他风光的时候了,李泰曾以为自己是更被父皇母后喜欢甚至欣赏的,只不过因为不是嫡长子,才没能成为太子,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易储为太子,

    十来岁年纪,在那些支持者的建议下,李泰组建文学馆,招揽天下名士,修起了括过志。

    数年时间,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物,修成了煌煌巨著,五百五十五卷,一千八百余万字的《魏王括地志》,

    书成进上,藏于秘阁。

    皇帝写下足以度越前载,垂之不朽的评语,并赐物万段,甚至要让李泰搬进武德殿住。

    就在李泰最得意之时,一切急转直下。

    在武怀玉长孙无忌的帮助下,皇帝和太子重归于好,他也被魏征进谏没能搬进武德殿,

    再然后江河日下,形势急转,他离那个位置越来越远了。

    李泰曾经恨过亲舅舅长孙无忌,也恨过魏征,更恨过自己老师武怀玉,他觉得武怀玉眼里只有太子承乾,根本没把他当成学生。

    这几年,李泰迷茫过,彷徨过,

    但终究还是有些不甘这场镜花水月一场梦,

    “殿下想把魏王坤元录雕版印刷刊行?”怀玉分了杯茶给李泰。

    “我已经奏请将此书更名为《贞观括地志》。”小胖道。

    括地志是当初魏王党的杰作,

    耗费无数资源,费时五年,修成这五百五十五卷,千余万言的巨著,李泰顶了个主编之名,实际是由秘书少监萧德言、弘文馆学士苏勖等一众学士大儒们编撰,

    此书按大唐的十道三百五十八州,一千五百五十五县的区划建置,博采经传地志,旁求故志旧闻,详载各政区建置沿革及山川、物产、古迹、风俗、人物、掌故等,非常有价值。

    不得不说当初魏王党人还是挺有想法的,

    李泰编书,然后就借机组建文学馆,招揽各方名士,最后立功立德立言,古往今来编书都是一条政治成功的捷径,比如秦代吕不韦编吕氏春秋,还留下成语一字千金。

    李泰当初修括地志,也是让李世民非常高兴并支持的,要人要钱都全部满足,而李泰用时五年,把这本书修成了,而且还修的非常好,这也让李世民看到了这个皇嫡次子的才华和能力。

    在当时承乾让他失望的时候,李世民因此有意把李泰当成了皇储的备选。

    可惜最后李泰还是功亏一篑,不是他做的不够好,

    而是承乾得到长孙无忌武怀玉魏征马周等一众重臣的力保,他也醒悟改正的快。

    ‘老师,“

    “括地志修成之后进上,藏于秘阁,”说到这小胖有些遗憾,虽然一开始他确实没太把这本书当回事,真正编书的也都是那些学士们,

    可时隔数年,

    李泰想起当初修书一事,也不免有几分遗憾。

    那套耗费无数钱财、心血的书,也束之高阁了。

    “我想把这套书雕版刊印,让更多人可以看到读到,而不是束之高阁之上。我还想请老师绘一幅《大唐海内华夷图》,图长三丈三尺,宽三丈,以一尺为百里,古地名标以黑字,唐地名标以红字,将华夷海内外之地域都绘制下来,”

    小胖子说到此处有些激动,“先前括地志还有些遗漏之处,我打算组织人重新修订,并增编诸如吕宋、青海等这几年朝廷新扩之疆域地理等。”

    “我知道如今雕版印刷书籍这块,制作最精的就是东宫崇贤印书馆和武家的樊川桃源庄世德堂,世德堂规模更大,印书能力更强,樊川桃园庄,现在有几千人从事刻字印刷装订,”

    小胖想把括地志刊印出来,

    东宫和武家都能印,其实魏王府也有印书店,但论及技术和规模都不及前两家,更重要的是,他想借相比机会,跟老师武怀玉拉进关系。

    钱,李泰不缺。

    这次也准备了充足的资金来做这件事情,

    如果仅就事论事,雕版刊印括地志,武家世德堂确实是首选。

    要知道,这两家是如今印刷业中的执牛耳者,东宫的精美,武家则规模更大,如今士子人人都读的五经正义,

    朝廷就是以东宫崇贤馆和武家世德堂刊行的做为定本,

    武家世德堂刊印的五经正义,差不多大唐读书人都人手一本了。世德堂刻刊的四大道经和四子真经,也是刊印了很多。

    武家雕版书相比起手抄本来说,优势有很多,一是准确度高,写稿、审稿、雕版、审版,然后印刷装订,版一经刻出来审核几遍,确保无误交给印刷后,也就不会再有错漏之处。

    不像手抄本,容易有错漏。

    再则就是雕版对于量大的书籍而言,印的快、成本低,手抄是很贵的,而且抄的慢,

    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但雕版印刷,可以请最优秀的书法家来写版,甚至有时还能请武怀玉书写。

    而且,武家世德堂印刷有一大优点,在于他们还有武怀玉独特的印刷体,也称武体或是唐体字,用这种字体雕出的版印刷,横平竖直,字符框架搭的规范,它横细竖粗、结构端庄、疏密适当、字体清晰,就算长时间阅读,也不易疲劳。

    李泰的括地志,有五百五十五卷,一千八百多万字,当初编撰成书,动用了无数人抄录。

    总共就两份,一份在秘书省,一份在门下省弘文馆。

    如果用手抄办法,想大量抄写,以李泰如今的身份地位,也很难办到。

    唯有刊印。

    李泰选择武家世德堂来刻版印刷,而且希望能够多印一些。

    “殿下想将贞观括地志刻版印刷发行天下,这是好事,不过据臣所知,这套书足有五百多卷,如果雕版,那么雕版就要刻上万块,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写稿、刻版,都不易。”

    “老师说的这些我也知道,但我也了解世德堂雕版印书的过程,世德堂采用的武体印刷字体,有大量优秀的写稿人和刻版工匠,括地志虽有五百多卷,但世德堂的那么多写稿人,分开写稿,顶多一月就能完稿,而世德堂的刻版工匠也多,

    一万多块雕版,两三月应当也能完成了。”

    武家世德堂雕版印刷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流水线作业了,比如写稿、审稿、雕版、印刷等,各个环节分开,甚至因为采用统一的武体印刷体写稿,所以稿子还可以分开来写,哪怕一套书几百卷,上百人写稿,一人也就几卷而已,

    刻版这块就更厉害了,

    武家有无数的雕版工匠,这些人基本上是不识字的,也不许他们识字,因为雕版要的是雕刻的手艺,不识字不懂书法最好,照着稿子刻就行,如果会书法识字,有可能雕刻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带进自己的东西,与原稿不同。

    不识字不会书法,反正就是照稿雕刻,一模一样就行。

    相比起最优秀的手抄本,武家世德堂雕版确实略显直板了一点,但效率和成本都下来了,甚至比起多数中低档手抄本都还好许多。

    “听说樊川桃源庄那边不论男女老少,妇女儿童都在世德堂书坊帮工,许多妇人也都雕版刻字。”

    武怀玉笑笑,“这倒确实,雕版刻字学起来也不难,培训一段时间就能学会,有了这手艺,有空的时候就能接活赚钱,反正多劳多得,按版给钱,世德堂周边百姓,也都乐意赚些外快的。”

    武家世德堂现在的刻书销售天下,

    靠的不仅仅是这雕版印刷技术上的优势,也是其规模效率,还有就是武家掌握着印刷术关键的油墨技术,还有就是武家有自己的造纸技术和造纸作坊,采用江南的竹子造竹纸,纸张不仅有薄、软、轻、韧、细等特点,而且最重要的产能供的上,且价格更低。

    而且武家书籍的装订,也从传统的卷轴、册页,升级到蝴蝶线装册页等。

    技术升级,产能优势、规模效应,

    加上刊印的书不仅有科举士子必读的五经正义、四子真经等一些儒家道家经典,同样也还会刊印一些诗集、小说,甚至是一些家谱等,业务很灵活。

    武怀玉的青阳诗集、青阳文集、青阳小说集,还有他的资治通鉴就是一版再版的加印了不知道多少版。

    李泰就非常羡慕武怀玉的文坛地位,

    而且人家不仅会写诗词歌赋,也还能写史,甚至编写医典等。

    他主编修撰的《皇唐本草纲目》,就远远盖过括过志当初的风头,一经修订刊印,就立马成为医界圣典。

    武怀玉在医药界的地位,也是越发稳固,三大当世药王之中,年纪最轻,可地位却不输孙思邈,甚至盖过韦善俊。

    “魏王打算印多少份?”

    武怀玉没有拒绝李泰的下单,

    他知晓李泰有些小心思,但他觉得小胖其实也并不算坏,他是皇子,有些野心也是正常,

    但如今的形势,小胖没那个机会了,

    武怀玉觉得借这机会跟他接触接触,或者说好好开导开导他,让小胖转变下态度,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乘。

    侯君集这些家伙不就是举魏王党旗号抱团嘛,

    现在武怀玉要是直接瓦解了李泰的野心,他们的旗帜倒了,那这些人还怎么团结一致?

    李泰希望能够多印刷一些,起码万份起印。

    武怀玉没马上答应他,而是先跟他算起了印刷的价格,

    “殿下,这印刷一套书,工序还是很繁杂的,首先得买木制版,无梨不成版,一般是以梨木为版,先请木匠把梨木制成光版,用枣木也行,

    再请写工写稿,然后是三审稿,接着就是刻工雕版了,

    雕版后仍还要校对。

    然后是还涉及到纸张和油墨,按客人需求,提供相应的纸张和油墨,价格各有不同。

    印工、装订工负责印刷和装订。

    最后还有就是这些工人的伙食费用,无论写工、刻工、校工、印工、装工都要包食的。”

    武怀玉跟李泰一笔笔的算着钱,

    用不同的光版,价格不同,用不同的纸墨,价格又不同,甚至用不同的写工,价格还不同,

    最后合计成本报价,

    此外就是世德堂印书还有几种模式,比如只负责印,印完了其它不管。还有是既雕版刻印也负责销售,可以是销售后分成,也可以是代销。

    再然后就是这个版,可以是李泰买断,印完书这版归他,随他处置。还有一种就是印完后版归书坊,以后书坊可以自己印。

    又或者约定好,以后如果书坊自己印卖,要给李泰一笔版费,根据印量,每印一次给一笔钱。

    反正合作方式多样,随李泰选择。

    李泰还真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细节,

    “老师觉得我该怎么印?”

    武怀玉想了想,“殿下这套括地志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推广。如果想让更多人看到并收藏,那应当多印些,我建议可以与世德堂合作,”

    他提供了一个合作模式,

    李泰提供括地志,武家世德堂负责印刷并销售,

    武家不仅雕版印刷很厉害,而且在各地有许多书店,既卖书也租书,括地志印刷出来,放到各地出售、出租,这天下三百多余一千五百多县,市场还是很大的。

    而且还可以走官方渠道,大唐那么多官府学校,到时难道不买点收藏?

    李泰印书,主要还是想要名,

    而武怀玉愿意跟李泰合作,除了想拿下李泰,也还是看中这里面的利益的,这套书毕竟跟他编的唐本草一样,都很有价值,印个几千套当不愁租、售。

    只要达到一定量,那么雕版印刷是很赚钱的。

    武家现在的那些雕工,雕刻千字一石米,其它除了写工的工价高,其它的都不算高。但对于周边的百姓来说,这却是武家给的福利,毕竟学刻字也不难,有活的时候就领了刻,刻了按字算钱,武家钱也结的痛快,不会故意刁难。

    其它的什么木工、校工、装工等等,也都觉得经常有活干,能赚钱,很好。

    “殿下想再补修括地志几卷,补上吕宋州等,臣还是很支持的,”武怀玉对这个胖胖的学生给了些赞美,

    支持他继续编书。

    编书值得支持,安心编书,名利双收,总比想着争储夺嫡好。

    这三年时间,李泰就在长安好好编他的括地志吧,别跟侯君集他们搅和一起。

    三年后,李泰拿着括志地出售分的钱,去他的东海流求岛长泰州就藩之国,专心当他的海东诸侯,岂不是很好。

    “那就一言为定,我从门下省弘文馆把那套括地志五百五十卷交给老师,世德堂印书坊负责版印并出售,”

    这种合作方式,李泰就不需要再掏钱了,只需要提供括地志的书稿就行,其它的一切开销世德堂出了,

    不过因此李泰的分红比例也就要低一些,武怀玉提了两个方案,一个是直接按售价的一成给他,比如一卷书卖百钱,那李泰分十文,再乘以印数,如果印了一千份,那就是万钱,假如这套书五百五十五卷,都印了一千,那他这一成加起来就是五千多贯钱。

    另一个方案,则是武家负责印、售、租,最后抛除成本所得利润,再来跟李泰分成。

    大唐长安高级手抄书价格很贵,千文一卷打底。但版印书籍就要便宜许多,跟高级手抄书相比,甚至能相差十倍。

    但就算百钱一卷,对于大唐贞观年间的百姓来说,也是很贵重的,两百钱就能买一匹绢,一百钱在前两年甚至能换两石米。

    括地志的最终定价,肯定也还要综合各种情况,但大抵可能是会在百钱左右,

    李泰最终选择了一个最省心的分成办法,

    他要求印两千套括地志,他提供书稿,武家则负责其它印售等等,至于分成,他要一万贯钱。

    小胖这是还给武怀玉打了个九折,如果按书售价一成给他分成,这两千套,他应当分到一万一千一百贯的。

    现在他只要一万贯。

    在小胖看来,这是他给武怀玉这个老师的尊重。

    武怀玉笑纳了,

    一千一百贯钱,现在的他其实根本不放在眼里。

    说好这一万贯,是先付两成,然后等到书发售后,每年再付两成,四年付清,以后再版的话,仍按此法分成给李泰。

    李泰感慨,当初他费时五年,才修成这套书,而且动用了那么多人抄录校对,最后也才得到两套书,前后耗费数万贯。

    而如今武怀玉却能在一年内轻松就版印两千套,这可是一百一十一万卷啊。

    (本章完)


  (https://www.20wx.com/read/655286/23940566.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