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徐光启出现
青牙堡外。
粥厂内,一个个衣裳褴褛,面黄肌瘦望不到头的饥民,在拿着碗排队领取米粥。
他们不停地探头探脑,往前看着,不时吞咽喉咙,期待着快一点轮到自己。
而在饥民的周边。
一队队成千上百的青牙堡军士,穿着铁甲,拿着长枪,来回巡逻,警惕着看着饥民,以防他们做出什么暴乱之举。
这些青牙堡军士人人神情严肃,不敢怠慢。
因为饥民的面前就是青牙堡,就是他们的家园。
此刻,温越率领着一干军官来到了粥厂附近,查看灾民的情况。
面前的景象,俨然一幅写实的乱世灾民图!
让人触目惊心,不忍直视。
青牙堡的四周,只要是有空地的地方,全部都被灾民搭建起了一片片的地窝子。
一眼望去,全是树枝树叶简单组建而成的。
在里面的居住的灾民,穿着破烂的衣服,个个饿成了皮包骨,面露饥色的脸庞,肮脏不堪的身躯,没有生机的眼睛,就宛如从地狱出现的饿鬼一般。
而在这些窝棚的角落疙瘩处,到处都是恶臭,难以诉说的味道。
白天算好的,有着青牙堡军士到处巡逻,没有人敢闹事。
可是到了晚上,青牙堡外俨然变成了地狱模样。
各种抢夺事情频繁发生,钱财还是小事,更多的是孩童幼女被抢去拐卖,甚至差一点,还有一次发生了饿昏了的人想要吃掉这些小孩。
幸亏被夜晚巡逻青牙堡军士警惕发现,阻止了这种悲剧发生。
温越也极为生气,严惩那几人,第二日白天当众斩首。
只是这种情况可以威慑,但有些情况还是难免会发生的,比如一个巴掌不到的粗粮做成的黑馒头,就可以夺取一个清白女子的贞操,甚至还自发出现了皮肉生意等……
而更多的是。
许多许多饥民没有地方住,只能露天躺着,或是无力趴在地上,每当这时,都会有青牙堡的军士,上前给他们喂一点稀粥。
至于能不能挺过来,听天由命。
这些都是得到消息,后面才赶过来的饥民。
他们来时都已经没有地方可以搭建地窝子了,只能露天休息。
发现到这样情况。
温越当机立断,派出五百名青牙堡军士维持秩序。
不仅让饥民在指定的地方搭建地窝子,还专门建立了一些茅厕茅坑,并且严惩饥民随地大小便的行为,为防止瘟疫传播。
并且为了稳定人心,给饥民一个稳定感。
温越让饥民们以同村同地过来的为一起,任命其中一些德高望重的族老,乡老来维持秩序。
这样极大的给了饥民们一个稳定的环境,让饥民们一下子拥有了极高的安全感和服从性。
望着四周不断来回巡逻的青牙堡军士。
看着他们挺拔的身姿,气势高昂,身上远没有平常大明军士上所拥有的痞气,还时不时出面维护正义,保护幼小。
许多饥民都安心下来,甚至其中一些饥民还对青牙堡的军士起了浓浓的崇拜之情。
而各饥民窝棚之中的苟且之事,温越小事管不了,毕竟在生存面前,旁人无法指责。
不能因为一名女子生存下去,被逼良为娼,就去指责那名女子。
这是没有人,也是没有谁有资格能够去指责的。
温越能做的事情,是将其中不怀好意之人,揪出来严惩。
在当众格杀斩首了一些抢夺钱财,肆意凌辱妇孺的可恶之人外,青牙堡外的地窝子中稳定了不少。
而其中一些早过来的饥民,身体有所恢复的饥民,已经在周典吏等人登记下,成为青牙堡附近十几个屯堡的居民,日后以工代赈,自己获得粮食。
卢一恩率领一干夜不收,也在观察这些饥民。
将其中一些值得培养操练的居民,留在青牙堡,日后可以成为青牙堡军户,充当青牙堡扩军的兵源。
有了这些措施,加上赈济,这让许多饥民都看到了希望。
温越在一旁观察着,发现许多饥民的脸上都逐渐有了笑容,当下心中大慰。
就在这时。
忽然,有一个喝了粥的乡老,看到温越一行人路过。
他走出人群,走向温越。
“铮铮铮……”
立即有穿戴铁甲的亲卫,立即上前挡住乡老去路。
乡老见此也没有前进,停留在原地,突然跪下:“大人,你这涌泉之恩,小人我等不知该如何报答,且受小人一拜!”
说着,这名乡老重重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有人带头,其余饥民同样纷纷在原地跪下磕头,齐声大喊:“大人之恩,小人无法报答,且受一拜!”
数千多人一起流泪,重重磕头,场面何其壮观?
地面都在共颤中抖动!
此情此景,温越不免鼻子一酸,心中百味杂陈。
这时,在远处有着几个做文官打扮的官员,看到这一幕,都无比动容。
其中为首之人,风貌清隽,大约五十左右年纪,穿着一身的儒衫,虽是老旧,却洗得非常洁净,一丝不苟。
此时,他脸色动容,双目含泪,叹道:“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等饱读圣贤书,对如此天灾,不能赈济灾民,反而让一个武人去做,自残形愧啊!”
“是啊,听说这温越还是阉党之人,真没有想到啊……”
旁边几人也是脸色一阵难看和感慨。
赈济灾民本就是他们这些文人该去做的事情,现在却让一个武人去做,并且这人还是臭名昭著的阉党。
“唉,没错啊,这温越一个阉党之人,居然能做成这般赈济灾民的事情,真是让人感慨不已啊。”
“这里的饥民怕是已经聚众了关外的十分之一吧,也不知道这青牙堡哪里来的钱财来救济?”
……
这为首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徐光启。
今年年初他被朝廷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等职,只是因为朝中魏忠贤专权,徐光启不肯就任。
按照徐光启的想法,本来是要回到上海,将积累多年的农业资料“系统地进行增广、审订、批点、编排”,编撰而成后来的《农政全书》的。
只是因为突发饥民之事,动了恻隐之心,因此跟着来辽东这边奔波,前段时间他去找了自己在辽东地区的孙元化,但效果寥寥。
反而是青牙堡,救济了数量众多的饥民。
消息传出后,徐光启大为震惊,因此决定过来看看。
(https://www.20wx.com/read/596800/23941450.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