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范氏义庄
推荐阅读:末世重生之我不是救世主 四合院之我养了一万只野猪 开局被家暴?咣咣发疯搞钱 灭族倒计时 苍道霸帝 修仙从开荒种田开始 氪金养美人,我躺着赢麻了 联盟之表白女神就变强 哭包王妃重生历险记 民国少帅,在座的都是垃圾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可有新科进士名为范仲淹?”原来这是我挖掘出的人才。
大臣回忆道:“回官家,并无此人。”连个姓范的人都没有。“不过,应天书院倒有几名学子上榜,或可打听一二。”
新科进士朱说仰头望天,他觉得这个范仲淹说的就是他。他本姓范,仲淹是他尊崇的隋朝学者文中子王通的字。
糊糊:“范仲淹当世的成就不提,他给后世留下无数诗文名篇,时至今日仍在诵读,到岳阳楼背《岳阳楼记》免门票。”
骄傲的猪猪:我缺的是门票钱吗?缺的是能把《岳阳楼记》背下来的脑子。
十万伏特:文在楼就在,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不管历史损毁多少次,修起来还是那座楼,文依楼而生,楼因文而名。
言不由衷:冷知识,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看图说话,全凭想象。
独自飞翔:所以这才是北宋文坛大佬啊!编的都比我们真情实感。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以上来自度娘,换我来大概只有两个字,卧槽。
银河系系花:看这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苏轼:“卧槽是何意?”
苏洵:“老马卧槽?”听起来不大对。
苏轼:“范文正公,未曾去过岳阳楼?”
苏辙:“此文乃是在邓州花洲书院观《洞庭秋景图》所作。”
文中最重的不是岳阳楼的景,而是范仲淹的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果不是文首提了一句,后世谁还记得,岳阳楼实则是滕子京重建的呢。
糊糊:“白居易和苏轼在西湖留下白堤苏堤,范仲淹也留下一条堤坝,名曰范公堤。不过不是在西湖,而是在苏省。这是一条海堤,泰州扞海堰。
此外他还留下一桩八百年基业——范氏义庄。
皇佑二年,范仲淹第三次被贬后,在其原籍苏州吴县捐助田地一千多亩土地,设立义庄。义庄田地的地租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他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的生活。
范仲淹去世后,他的儿子又续增规条,使义庄维持下去。
义庄给族人提供的救济有七个方面:领口粮、领衣料、领婚姻费、领丧葬费、领科举费、借住义庄房屋、借贷。
但这些救济都是有限的,粮食、衣料、各种费用的领取是定时定额的;借助房屋如果需要修理的,确实无力修缮,义庄才给予资助;借贷不能是经常行为,到时也必须归还。
宋金战争中范氏义庄遭到了一些破坏,后世富裕的范氏子孙对义庄屡有捐助,出钱出力竭力维护,使义庄能长盛不衰。
虽然历经战乱,朝代更迭,但到清朝宣统年间,范氏义庄依然有田五千三百亩。后来在义庄原址上兴建学校,在范仲淹诞辰一千年之际,校改名为苏州市景范中学,表达景仰范仲淹之意。
田地是古代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但哪怕将禁止卖祖田写进家规,但不管把祖田传给谁,都一定会在某一代产生一个败家子,禁是禁不住的。
而范仲淹的方式是,全族共有,没有人拥有实际所有权。有人想卖田,需要说服全族所有人,卖的钱也不归自己拿,而是归全族人共有。
这种极度困难且自己没多大好处的事情,就没人愿意干了 。”
十万伏特:现在怎么没有范氏义庄了?
百忍成金:不可说,不可说!
独自飞翔: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这一条,范仲淹绝对是真情实感了。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范仲淹老有意思了,一生三次大贬官,还有几次小贬官,老得罪皇帝,一得罪就被贬官,过不久皇帝又想起他,又回来了。
别人贬官哭的死去活来,范仲淹每次贬官都特别高兴,连老百姓都习惯了,范大人又被贬官啦!范仲淹也很高兴,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爱花花:范仲淹三次被贬,每贬一次,时人称“光”(光耀)一次,第一次称为“极光”,第二次称为“愈光”,第三次称为“尤光”。
吃不饱的大可爱:这是东坡大大的精神挚友啊!
银河系系花:这是东坡的大前辈。
火树银花:东坡惨多了!都去南海吃生蚝了。
迷雾麋鹿迷了路:范仲淹是着名的头铁宰相,硬刚太后、皇帝和宰相。苏轼还是差点,他敢怼王安石、怒骂司马光,但不敢硬刚宋神宗。范仲淹是直接上大佬啊!
天涯赤子心:宋朝宰相挨骂是常事,是个文官都敢怼宋仁宗,但范仲淹对线的太后是刘娥吧。只能说两个字,牛逼!
骄傲的猪猪:范仲淹当官,那是在皇帝的神经上来回横跳。闹灾荒,他和粮商哄抬物价;百姓苦,他吃喝玩乐成天挥霍。
都读的圣贤书,怎么范仲淹的思维格外活跃。看起来不费吹飞之力,就把灾荒给平下去了。
独自飞翔:范仲淹告诉粮食贩子,杭州赚钱杭州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痴人说梦:范仲淹行的是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云与海:所以人家是千古名相啊!
李世民隐隐猜测,“以工代赈。”
长孙无忌:“当是如此,不过他如何做到平抑粮价的呢?”
房玄龄:“先哄抬粮价,粮商们争先恐后运粮到此。粮食聚到一起后,再降低粮价。粮食越聚越多,粮价也会越低,百姓得以度过饥荒。”
李世民:“此策大善,记下。”唐朝虽有常平仓,到底不及民间粮商灵活。
长孙无忌略有迟疑,“若商人们不照此行事呢?”直白点,他们不上当怎么办?
(https://www.20wx.com/read/605828/23941564.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