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秦帝国三部曲所想
推荐阅读:万人嫌断绝关系,她们都来忏悔 星舰争霸:从破烂王开始踏平星际 军训一半,兄弟你怎么咬人了?! 嫡女归来,王妃她杀疯了 乡野陈光 王者:榜上富婆的我越发勇猛 被逐出豪门?假千金反手闪婚首富 急!重生拿到糟糕人设怎么办? 宠妾灭妻:夫人虐渣,奸臣递刀! 穿越又怎样,姐重生了
一
《秦始皇》看完了,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感受,但总觉得这部电视剧还是让人有些满意,尤其是当我看到八三版的《秦始皇》后,感觉我现在看得这一部还是比较能真实、客观反映秦始皇的电视剧,也是受八三版的影响,对赵高有很大的偏颇,一直对如此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竟毁在赵高的手里很不可思议。
而看完这部电视剧却让我有了明确的答案,他能揿起风波,并一步步毁掉大秦,那是情理中的事。首先,赵高是一位能力极强的人,如果他没有强大的能力,伺候赢政那样的人,早就死一百个死了,而赵高却没有,遇凶总能化吉。也像赢政说的那样,杀死他很容易,可是如果再找一个能做事如此让他满意的人,就难了,是那样舍不得杀掉他。
其实赢政在最后的日子里何尝不知道,赵高是潜伏在他身边,对秦国具有巨大威胁的定时炸弹,可是他的那种不舍得杀,还是让他对赵高的疑心忽略了,而更重要的还是赢政的自负。在他看来,似乎他死了以后,赵高也会像他活着时那样对他充满了畏敬。
可是赢政的想法太可笑了,当他死后,赵高可以做到密不发丧,也可以做到篡改诏书,并与李斯合谋害死扶苏,这样胡亥就可以理所当然地继二世皇位。而胡亥这样一位碌碌无为的庸人,很容易让他操作的,也就让他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己的野心。
当然如果他实现自己的野心,能像吕不韦那样兢兢业业地为巩固大秦帝国而努力,也是大秦帝国的幸事。可是赵高永远做不到,只会用粗鲁的方式来进行报复。因为他跟着赢政的时间太长,长期的压迫已经完全泯灭了他的良知。心理极其阴暗,而他又是一个宦官,心理阴暗的程度可想而知了。让这样一个危险的人物操纵大秦的政权,不灭亡真是天理难容啊!
而且就是这样的巧合,他偏偏遇到了公子扶苏这位深受儒家思想危害的牺牲品。其实他不用多了,如果能有赢政40%的魄力,秦朝的政权也不会落入赵高的手中,当然也不会灭亡。可是历史的选择似乎是已经冥冥注定,扶苏握着30万的精兵而挥剑自杀,这种无奈是多么让不忍心而睹。
扶苏的仁慈又换回了什么?那应该是更严厉的苛政,更多的人死于于非命。由此可见,赢政所采取的暴力手段,也是可让人理解的。可是偏偏扶苏不理解,于是就改写了历史。看过这一切,真想问问历史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巧合又是怎么一回事?
观《大秦帝国之崛起》所感
看完《大秦帝国之崛起》我就想着再把《大秦帝国之纵横》看一遍,结果我的这个决定真是正确的。好的电视剧,本来就是一本书,而在这两本书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男人们的争斗,这比那些宫廷争斗好看多了,起码让人看着大气。个个英雄为利而争,而说到底,这利应该是事业。他们争的你死我活,但总会为对方留有余地,然后继续斗,继续争,在这一过程把人性中的善与恶、君子与小人演绎得让人深思。
我一直就很佩服张仪,在看《史记》的时候,对楚怀王被张仪骗得痛苦不堪,却又拿他没办法,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我甚至还是不相信,怎么会这样?由于受张仪的骗,楚国埋下了灭国的隐患,让屈原天天叫苦连天。
也正是应了秦王赢驷的那句话,是楚王太贪心了,总想着天上能掉馅饼,不劳而获,可是事实上却没那么简单,梦想着的六百里的商於地,却落了个六里。最终楚王气不过,再去打人家,可是人家却已经有了翻身的机会,最终落了个惨败。而且在楚怀王身边的佞臣又是如此之多,眼看着那么一个肥沃的泱泱大国被秦国一口口地吞掉了。
而赢驷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道理,在他的眼里,江山只能靠实力打下来。于是他咬着牙,提着脑袋,跨过一个个风险,让秦国强大起来。其实他也贪,但把这个贪完全用在了秦国的事业上,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境地,所以这种贪成了秦国强大的动力。
既然已经先把贪给引出来了,那就先从贪字开始吧,还是以张仪为例,张仪天天挂在嘴边上的是说自己是一个势利之徒,而秦王还真喜欢他这个势利之徒。其实我也喜欢他的这种势利,整个剧情看下来,真让人感觉张仪和秦王简直是绝配的搭档。两个人的默契竟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这个“贪”上是一致的,为了一番事业,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他们之间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就有明白彼此的意思,然后前面有执行的,后面有个坚实的强盾,所以不管曾经多么危险,他们的贪念多么让人感觉遥不可及,总能逢凶化吉,进而大大增强大秦的实力。而且老天似乎也那么帮助他们,在他们身边聚集的都是义气相投的人,就是那么一群心里只有带来,铆足了劲向前干的人。
而相比于张仪,公孙衍就有点不太走运,其实他也是有着很强的事业欲望,但是走着走着,个人的贪欲似乎被让他着了魔,明知道不可为的事,却非要硬碰,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所以在齐相田婴的眼里,他就是一个为了发泄私欲,而不顾国家安危的冒险家,祸国殃民。
至于屈原,他应该是一个冤大头,他永远活不到张仪那份洒脱。在剧中曾经有一节是秦王与张仪谈论屈原,他们都承认屈原有经世济国之才,而张仪却说了一句,他和屈原之间要看背后站的谁。张仪背后站的是懂他、大胆用他的秦王。其实楚怀王也是比较懂屈原,也很信任他,但两个王的性情却不一样。
我甚至会想,如果张仪跟着楚怀王会怎么样,我想张仪是绝对不会跟着他。我想张仪是绝对不会选择像楚怀王这样的人,因为他这个势利之人,要的是大利,得大利必有大人相扶持,而楚怀王却做不到。而赢驷也绝对不会用屈原这样的人,毕竟屈原做事过于莽撞,没有张仪的大气,也不会像张仪这样驰张有度地利用贪欲,并游刃有余地在君子和小人之间游荡。
君子小人,这个问题倒真印证了《易经》中的阴阳。其实阴阳互补、共存,能做得了小人和君子,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张仪和赢驷、赢稷和范睢都做到了,只是张仪和赢驷偏君子的方向多一些,而赢稷和范睢偏小人的方向多一些,所以整个格局就不一样了。就拿张仪来说,他本人有才,但绝对不会嫉妒人才,为秦国推荐了大量的人才,哪怕自己最终被挤出秦国。他也知道自己有画蛇添足之嫌,但为了自己心目中指点江山的梦想,他不会去计较,该退时,会想到退身的计策。
而范睢却不一样,他就承认自己是一个小人,所以会有小人作风,那样大的战争,却任用明明自己都看不的庸才,结果使秦国遭到重创。他虽然美其名曰报恩,其实那都是小人行径。而且他那么不择手段地陷害白起,结果一代名将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含冤而死。
人们说物以类聚,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也就会受到影响。也许赢驷一直跟这些偏君子的同事共事,所以他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直有着君王的君子风度。其实他真可怜,因为在大婚时被自己心爱的人刺了一刀,在一生中都在心灵中留下了阴影,也不知是不是那刀的原因,导致他那么年轻含恨而亡,总之,他算是比较有君子风范的君王。
而赢稷却不一样,可能从小的经历,让他有斤斤计较的性格,后来跟着范睢相处长了,似乎也把范睢的小人作风也吸收了过去。他是那么爱听小人之谗言,就那么明确地告诉白起,白起不如范睢。而且在处理赵国二十万俘虏上,他也做得太不地道,让身为赵人的白起妻子给白起带去了一张空纸,真让白起心寒极了。他知道明明知道白起不会反,而且也反不起,可是却还是以小人之心度他,杀了白起。
当然编剧在剧中对秦国人物的塑造还是有些偏心,过于美化了他们,不知道历史是什么样的,但不管怎么说,大秦的纵横和崛起还是有了历史的灵魂和沧桑,让人去思考、感悟。
该怎么说
《大秦帝国之分裂》已经看完好几天了,没看完的时候,我的热情是那么高涨,想着一定要写写自己的感想。可是看完后,我如何也提不起兴致来写,总觉得有一种东西在我心里想抵触着。所以我从百度上搜关于商鞅的一切,而且还要再看看《史记》中是如何写商鞅的。在我的记忆中,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并不好,起码就有这么一句很鲜明的话“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对商鞅的印象并不好,毕竟我还是属于那种比较情绪化的人。在观看《大秦帝国》的过程中,让我改变了对商鞅的看法,可是随着结局的一步步结束,我又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不可否认,这部电视剧拍得的确很有水平,但相比于我前面看到的那两部,这一部让人感觉历史气息稍弱了些,江湖气息太浓,这就使人感觉这部剧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又大打折扣。《史记》上没有提到过商鞅的家人,只是提了一句“遂灭商君一家”。而且我从网上查了大量的资料,应该是没有白雪和荧玉这两个人物。
剧中说白雪的父亲早亡,可是我曾查到白圭曾在秦国经商,但因不满商鞅“重农抑商”的政策而转至他国。而荧玉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因为虚构,所以总觉得过于美化电视剧中的人物,感觉自己那个心理的底线受到了挑战,毕竟司马迁在我心里是比较公正的历史学家。
而且我又看了一遍《史记?商君列传》,司马迁对商鞅的功绩是给予充分肯定的。而商鞅也的确太过于恋权,不肯丢掉手中的一切,结果招来杀身之祸。其实商鞅这样聪明的人,应该明白秦穆公死后自己所处的势态,如果此时他能居功而退,即便秦国旧势力再恨他,凭他为秦国创造的伟业功绩,他不至于受到“五马分尸”的酷刑。结果他还是被抓住了小辫子,受了历史上最严酷的酷刑。
历史上应该不会像剧中那样,在他临死时有美人相伴,有那么多人为他举行活祭,毕竟现在还是残酷的。就因为贪心,他做不到,毕竟他没有张仪的那份洒脱。其实秦国作为外来人员,在秦朝庭上,张仪得罪的人也并不少,虽然他的结局也不是很好,但起码没有性命之忧。所以凡事还是过犹而不及吧。
就像商鞅变法,以法治国的确让秦国强盛,但到了秦国末期,法治的苛刻,使得这么一个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被陈胜的起义军以蝼蚁撼大象之势很快地瓦解。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似乎早已经有所体会,而且也曾借助一篇文章写了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当然那些治国的理念也不是一个小女子能看得明,分析的透的。只能算的上是对历史的一点粗浅的感悟吧。
不过看完这三部历史剧,还是比较佩服三部剧的导演和编剧,能把这样宏大的历史环环相扣地展现出来,并带着不同的色彩,或是悲凉或是大气或是风趣或是缠绵……也的确是难的。相比较我可能更喜欢第二部。那一部虚构的成份也比较多,但起码不会挑战人的心理底线。而且演员也把人物拿捏的比较到位,比如英明而义无反顾却在晚年得丧心病的秦惠王,洒脱又有前瞻,既能推荐人才,又能容得人才超过自己的张仪,不甘失败奋力同命运抗争的公孙衍以及各王侯将相都诠释的比较到位。
这三部历史剧还是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只是感觉太散了,竟不知道该如何去陈述,再加上这种无俚的情绪一闹,所有的东西似乎都困到心里去了。既然困了就困住吧,毕竟世上憾事也不止一二。
(https://www.20wx.com/read/620306/23941522.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