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文学 > 大宋小国舅 > 第四百二十章 招工

第四百二十章 招工


这个败家子朱玉平,就这样离开了垂拱大殿。到了殿外的时候。朱玉平回头看了一眼。或许,自己这辈子不会再来此地了。或许,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上朝。又或许,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见皇帝。

为什么去幽州那个偏僻的地方,朱玉平想在那里打造压根属于这个时代的乌托邦。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已经改变了这个时代。

剩下的人生,他想由自己来做主。比如说,可以为所欲为的想干自己任何想做的事。

很显然,远离京城的幽州,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幽州,他可以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他不能让整个大宋进入工业社会,因为这不现实。

当一个文明和它的科技不对等,必然会出事。自己带给这个时代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如果大宋现在进入工业时代的话,势必会和这个封建社会制度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

而且朱玉平一人之力,也没有这个能力。他能做的,就是在幽州之地打造一个世外桃源。

大宋无法步入工业时代,幽州可以。

在幽州,他可以发明电力,可以制作蒸汽机,可以冶铁、可以打造兵器。这里的兵器,是纯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热兵器。比如说无烟火药,无烟火药才是现代热兵器的开端。

有了无烟火药,可以制作哒哒哒冒蓝火的加特林。当然,这些武器目仅存在于自己的理论上。

不过,其实从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朱玉平就没有闲着。

国舅府的狗腿子们最有发言权,自从小国舅有了自己的府邸。书房,就成了所有人的禁地。如果没有朱玉平的同意,就连豆花儿都不敢去他的书房。

书房内,琳琅满目的画满了各种的图纸。没有人搞得懂,除了朱玉平自己。

满满的几大箱子,里面都是各种鬼画符一般的图纸。从玻璃的制作、火器的发展研究、医疗科技、冶铁挖矿等等,凡是朱玉平能够想到的,他都详细的画好了图纸。

同时,朱玉平在城门张贴了布告,招收会手艺的工匠。待遇丰厚,一经录取便终生雇佣。

什么叫终生雇佣,你若是去了国舅府,被招聘为工匠。到了六十岁,你可以退休养老。在这个时代,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退休啊,这个时代的退休制度。一个平头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

退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老了,都有钱。由国舅府养着你,让你后半生衣食无忧。

能够享有退休制度的,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你一个普通百姓,你一个贱民哪来的这样的资格。

其实古代官员,朝廷还是相当人性化的。古代退休制度起源于商朝,成制于汉朝,并在唐宋时期得到完善。

不过那时候退休叫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意为将官位交还君主。

古代官吏的退休年龄多为七十岁,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

若官吏因疾病或身体原因无法继续任职,也可提前退休,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

退休后的官吏通常能按级领取一定的俸禄作为退休金。例如,在汉代,告老退休后,朝廷会给其原官职俸禄的三分之一。

社会地位:退休后的官吏在社会中仍享有一定的地位。据《礼记》记载,卿大夫致仕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曰“庶老”。

若是你想退休,官吏在达到退休年龄或符合提前退休条件时,需要向朝廷提出申请。朝廷会对官吏的退休申请进行审批,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批准。

退休后的官吏需要按照朝廷的规定进行安置和管理。

一定程度上削除了官吏终身制,保持了统治政权的生气。

官吏退休后,国家为保证其特权,令其按级领取俸禄,使退职者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又使在职者无后顾之忧。这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以上这些,都是和平头老百姓,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的。

而且古代官员,一般都是七十岁以上才退休。若是你身体硬朗,你想退休的时候皇帝死活不同意,你也没有办法。

在国舅府做一个工匠就不一样了,你六十岁就可以退休。当然你愿意干的话,工资还会继续增加。

各处城门口,登时聚集了大量的闲散人员。这些百姓们,看到告示的第一反应是假的。

因为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待遇,一个工匠,视工作能力和不同工种,月薪50-200贯钱。技术优秀者,上不封顶。

什么意思,一个月五十两银子。你们当地知县,一年都没有你赚得多。

据元丰改制后的规定,宋代知县的月俸为15贯,一个寻常的民夫,累死累活一个月给人家做工,却也不过区区一两贯钱。

五十贯,还只是一个寻常工匠的工资。要是手艺好的,二百贯。要是你是这个行业的大佬,你的月薪上不封顶。

这怎么可能,百姓们议论纷纷。这是哪个昏了头的家伙,在这胡乱张贴告示,愚弄百姓呢。

有些人开始叫骂,这些想钱想疯了吧。谁去谁傻子,这很明显就是诈骗。要知道,这个时代诈骗已经相当的猖獗了。

如赵假熹冒充皇室成员赵汝昔或赵汝嘉,通过伪造身份证和政府介绍信等手段,骗取商旅和官船的财物,甚至敲诈地方州县,造成财产损失和社会不安。

还有个叫吴约的家伙,他因炫富引起赵监庙的注意,进而被设局诈骗。赵监庙利用吴约贪图美色的心理,设下圈套,最终敲诈走吴约所带的珠宝。

宋代商业发达,但伴随着商业的崛起,商人也采用欺诈之术赢取暴利。

在宋代,有一个名为张氏的妇女,因为儿子生病急需用钱,向邻居借钱。在钱丢失后,她提出一个计划,利用自家的牛作为抵押,向他人借钱并承诺高额回报。这一计划很快在熟人之间传播开来,形成了类似传销的模式。然而,由于涉及到欺诈行为,最终被包拯审理并受到惩罚。

东京城商业繁荣,这就给了骗子们滋生的土壤。京城的百姓们,如今也都明白了这些骗子的套路,甚至于开封府衙门,时不常的张贴告示提醒骗子的各种套路,预防百姓们上当受骗。

不过,很快有人就发现了不对劲。因为张贴告示的用工单位,是国舅府。

“国舅府,就是那个小国舅吧。”

“嗯嗯嗯,是他是他。听说了么,那些去城北石炭作坊的工匠,个个都发了大财。难不成,这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国舅府什么时候骗过人了。啧啧啧,五十贯啊,一年就是六百贯钱,老子这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

“哼,别说你。你看看那些知州老爷,知县老爷,他们若是不贪的话也赚不了这许多。”

“走,不若咱们去国舅府瞧瞧去。”

“对,瞧瞧去,我还有一门瓦匠的手艺。”

一时间,百姓们登时鼓噪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书生模样的老者,举手高声喊道:“慢着,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众人再次围了上去,百姓们窃窃私议。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目不识丁,他们是不识字的。

有几个识字的家伙,便开始照着告示念了起来:“凡是应征的工匠,需举家跟着国舅爷去幽州定居。”

此言一出,百姓们登时又争吵了起来。原来不是在京城做工,要不说咋会有这么好的事。原来你想做工匠,需要跟着小国舅去幽州。


  (https://www.20wx.com/read/627034/23941234.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