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文学 > 大宋小国舅 > 第四百零九章 皇城司使

第四百零九章 皇城司使


可是这些官员们,如今最害怕的就是朝会。因为不知道,皇帝又要换掉那个官员。这搞得朝中的那些老臣,一个个都是人人自危的局面。

朝堂的气氛异常凝重,官员们都沉默不语,似乎每个人的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你不知道这把剑,什么时候落下来。

“康王赵构。”赵桓身侧的太监陈琳,喊了一声。

下面的文武群臣中,赵构抱着笏板站了出来:“臣弟在。”

赵桓冷冷的看着他,半响才说道:“康王,朕来问你,靖康元年三月初八,你在沧州的时候,做过什么事。”

皇帝说这话的时候,赵构登时浑身大震。尤其是提到了沧州,赵构额头的汗水不由得涔涔而下。

沧州,当时金兵兵临城下,准备灭掉大宋。而赵构在沧州所密谋之事,难不成被人揭发了。一定是的,不然皇帝为什么这么问。

赵构竟然吓得不敢说话,一旁的陈琳怒喝一声:“康王赵构,还不回官家的问话。”

赵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皇帝既然这么问了,他又不敢不回答:“臣、臣、臣、臣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赵桓“哼”了一声:“既然康王你想不起来,朕那就找个人帮你想想,万俟卨。”

人群中的万俟卨,几乎是连滚带爬的走了出来。手里的笏板,都摔在了地上。

万俟卨慌忙捡起笏板,战战兢兢地说道:“臣该死,臣糊涂!臣当时心中所想,乃是大宋的江山社稷,实不是对官家您的大不敬啊,还望官家明鉴!”

万俟卨终究还是比赵构这个老狐狸更为聪明一些,赵构主要是被吓得傻了。沧州,他知道这件事一旦被皇帝知道了,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下场。

下面的群臣早已吓得傻了,没有人知道这个万俟卨在靖康元年的时候,和康王赵构密谋过什么。不过从二人脸上的表情来看,定然是惊天大事无疑。

“是朕替你们说出来呢,还是你们自己招。”王座上的皇帝赵桓,看着下面的二人。

赵构尚未搭话,万俟卨先人为主的交代起来:“官家,臣有罪。”

“朕知道你有罪,朕说的是,让你招供。”赵桓怒道。

万俟卨跪在了地上,涕泪横流:“靖康元年三月,罪臣与沧州约康王爷密谋。当时臣猪油蒙了心,认为金人必然会渡过黄河直取开封。咱们朝廷的禁军,也必然是阻挡不住。臣、罪臣、罪臣便进言康王爷,早做社稷打算。”

此言一出,群臣登时大哗起来。他们已经明白了,当初是怎么一回事了。

当时皇帝赵桓刚刚上位,而金人已经南侵。徽宗皇帝赵佶不想做这个亡国之君,便把皇位传给了自己。

结果皇帝赵桓让李纲保卫京城,那个时候朝中上下都是一片绝望的情绪在蔓延。很多人,都以为京城守不住。

毕竟金兵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可怕了,大宋的军队,根本就抵挡不住。

最终的结果,那就是亡国之祸。大宋亡国,皇帝必然会被金人给杀了或者俘虏。到时候中原大地群龙无首,万俟卨便密谋决定,推举康王赵构举起义旗,匡扶社稷江山。

这和真实历史的进程差不多了,最终赵构建立了南宋小朝廷,继续苟延残喘。

可谁也想不到,偏偏在这个时候,穿越过来一个败家子朱玉平。此人不但协助李刚保住了京城,更是将金兵首领完颜宗望给炸成了重伤,最终导致完颜宗望一命呜呼。

紧接着,这朱玉平一路高歌猛进。后来更是如同开了挂一般,发明了震惊天下的黑火药。黑火药的发明,彻底结束了冷兵器称王称霸的时代。

黑火药的发明,几乎是逆转了整个战局。自此大宋,再也不会畏惧金兵了。

可是万俟卨当初簇拥康王赵构,等着京城开封失陷之后,便让赵构聚齐义旗恢复赵家江山。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绝密中的绝密。直到此事的人少之又少,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竟然走漏了风声。

康王赵构面如死灰,瘫软在了地上。万俟卨瑟瑟发抖,他们这是一同谋反,皇帝赵桓竟然查的一清二楚。

实际上,这是皇城司密档中的事。自皇城司使赵楷被罢了官职之后,由林大有接管了皇城司。

一般皇城司使都是由宦官担任,毕竟作为一个皇帝,宦官还是值得信任一些。

历史的进程都在不断进步的,从一开始皇帝重用文臣武将。到后来。皇帝发现不管是信任谁,最终都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文臣做大就容易把持朝政,武将掌权就容易功高震主。那么皇帝最该信任谁呢,当然是没有后代的太监了。

太监没有后代,才会对皇帝死心塌地。

还有就是皇帝从小在太监身边长大,由太监抚养和陪伴,这种长期的共生关系使得皇帝与太监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依赖。例如,明朝的万历皇帝与太监冯保之间的深厚关系,使得万历皇帝对冯保非常信任,并提拔他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负责处理奏折等重要事务。

太监没有子嗣,从根本上不会对皇帝构成威胁。此外,太监的权力完全依赖于皇帝的赋予,皇帝可以随时收回或削弱太监的权力,这使得太监相对于其他官员更容易被皇帝控制。

太监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成为皇帝的直接竞争对手,因此他们通常对皇帝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和顺从。这种忠诚和顺从让皇帝感到安心,并增强了皇帝对宦官的信任。

相比于野心的文臣武将,皇帝最终还是选择太监。

自唐朝后期的宦官干政,甚至于晚唐时期的太监都有着废立皇帝的权利。宦官对皇帝都有生杀大权,可见宦官的危害之深。

后来的历朝历代都严禁宦官干政,甚至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都立下了遗诏。可后代的帝王们,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宦官,明明知道是宦官专政的危害,还是重用宦官。

很大一部分原因,相比较而言,皇帝发现比起文臣武将,宦官还是更值得信任一些。

你相信大臣,大臣功高震主的时候就会野心膨胀,就容易谋反。而太监不一样,太监定都就是把持朝政,也不至于会让你改朝换代。

徽宗赵佶时期,皇城司使原本有太监掌管,结果后来成了三皇子赵楷。在赵佶看来,还是自己的儿子靠谱一些。更重要的,当时赵佶比较宠信赵楷。

赵楷在当皇城司使的这些时日,一直都在搜罗情报。甚至于,有些官员们的把柄都在他手里。

赵楷以这些筹码做威胁,拉拢朝臣为己所用。谁曾想,最后还是阴谋败露。

赵桓对于康王的背叛,是异常愤怒:“来人,将康王贬为庶民,发配岭南之地思过。至于万俟卨,即刻推出去,斩!”

皇帝这么一说,万俟卨吓得两眼一黑差点晕了过去。而康王赵构,则被侍卫们给抓了起来。

朱玉平弄死了秦桧,自然也不容许万俟卨这样的狗官继续存在。


  (https://www.20wx.com/read/627034/23941245.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