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文学 > 重回1980年去享福 > 第386章 小儿子的志向,给儿女儿媳买车

第386章 小儿子的志向,给儿女儿媳买车


那耶村。

    晚20:00分,万众瞩目的春晚正式开播。

    在去年食品公司分红之后,那耶邓氏家家户户都至少拥有几万存款,这一千几百块的电视机对于族人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稀罕物了,超过七成的家庭都购买了电视机。

    不过,今晚村里还是有很多人到邓世荣家来看春晚,这已经形成习惯了。

    今年的春晚,本山大叔携带他的小品《相亲》首次登上了春晚这个大舞台,这一刻除了邓世荣以外,恐怕谁都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二十一年春晚,这位来自辽宁铁岭的小品演员只缺席了1次,并成为了中国的小品之王。

    与之前不同的是,在临近凌晨零点的时候,族人们都没有再留下来继续看春晚,而是各自回家准备燃放烟花炮竹。

    而邓世荣一家也做好了燃放烟花炮竹的准备。

    凌晨零点,整个那耶邓氏二十几条自然村,难以计数的璀璨烟花冲天而起,在空中轰然炸响,整个夜空瞬间变得五彩缤纷,真的是漂亮之极。

    如果有人登上高处往下看的话,那个画面才是真正的美不胜收。

    凌晨零点准时燃放烟花炮竹,这不仅仅是博白县,甚至放眼整個广西都有这样的习俗,后世有人把广西燃放烟花的画面拍成短视频上传到快抖,还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呢!

    毕竟,各地的政策不一样,很多省份是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

    像广西这样统一燃放烟花的画面,不是所有省份都能看到的。

    ……

    大年初二。

    又到了全县的阿姑大姐走亲戚的时间了。

    在吃过早饭后,邓允泰便开着表弟货运公司旗下的一辆大货车,带着老婆孩子,以及邓昌元一家、邓昌东一家,一起前往龙潭坡心村走亲戚。

    从那耶村到坡心村,大概有二十多个公里,由于从双旺圩到潭莲路口这段路不好走,所以这二十多公里路,也花了一个小时出头的时间,才抵达目的地。

    先把邓昌元、邓昌东他们分别送到他们的岳父家,邓允泰才开车来到自己的岳父家。

    双方见面,互相打招呼的话略过不提。

    把带来的礼品都拿进屋后,邓允泰和张秀萍便跟张家人一起坐到火堆前烤火聊天。

    而小冬儿和冬子,则跟她们的表兄表姐们在门口那里玩耍。

    拉了会家常,张父便问道:“允泰,去年超市生意怎么样?”

    “还不错。”

    邓允泰微微一笑,也问道:“爸你的木衣夹厂生意也还好吧?”

    张父露出了笑容:“去年稍微扩大了一点产能,赚得比前年要多一些。”

    张秀萍道:“爸,那也挺不错的了,龙潭圩的房子建得怎么样了?”

    张父道:“主体已经建好了,等装修好就可以搬进去住了。”

    张秀萍道:“爸,这个装修不能太马虎了,你也看到过我们家的装修,房子漂不漂亮完全取决于装修,宁可多花点钱,也要把房子装修得漂亮一点,这样住起来才舒服。”

    张大嫂、张二嫂以及张三嫂闻言都暗暗为小姑子点赞。

    她们也都是见过小姑子家那漂亮到极点的装修,做梦都想住进那种漂亮的房子,不过出钱盖房子的是她们的公公,装修也是公公出钱,不管装成什么样,她们都没有发言权。

    现在小姑子替她们把话说出来,她们都开心不已。

    毕竟,以她们小姑子现在的身份,说话那是极有份量的,公公婆婆都愿意听小姑子的。

    张父道:“我会尽量装修得漂亮一点,但肯定不能跟你们家相比,那装修的投资太大了。”

    张母接话道:“装修只要比别人强就行了,哪能跟亲家比啊!”

    张秀萍拿起放在旁边的包包,从里面掏出两沓钱,递给父亲道:“爸,这是我跟泰哥孝敬你们的,你拿来给房子装修吧,别舍不得花钱。”

    这两沓钱是两万块钱,哪怕是到了后世,农村外嫁的女儿,也没几个能够拿得出这么多钱来孝敬父母的,而搁在这个年代那更是蝎子拉屎独(毒)一份。

    张父见状连忙客气的推辞道:“不用,现在厂里的生意还不错,装修的钱我还是有的。”

    邓允泰笑着接话道:“爸,拿着吧,这是我们孝敬你们的。”

    见女婿开口了,张父也就不再推辞,把钱收了下来。

    虽然他不知道女儿女婿的超市一年到底能赚多少钱,但也清楚那肯定是个天文数字,两万块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大钱,但在女儿女婿的眼里,估计也不算什么。

    张大嫂、张二嫂见状心里都感慨不已,她们两个不像张三嫂,张三嫂嫁到她们张家的时候,小姑子家早就已经兴旺发达了。

    而张大嫂和张二嫂是亲眼见证小姑子家飞黄腾达的,小姑子刚嫁到邓家的时候,邓家虽然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人家了,但那个时候邓家撑死就是一个万元户。

    可这才十年不到,当初的万元户,已经变成千万富翁了,资产膨胀了千倍都不止,堪称奇迹。

    看到父亲把钱收下了,张秀萍便笑着说道:“爸,妈,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小军亚菲(张三嫂),小山,下个月初七,我二叔结婚,你们到时都要来喝喜酒。”

    张母闻言精神一振,问道:“你二叔要结婚了?女方是哪里人啊?”

    之前女方来看家门的时候,邓世荣只是请自家最亲的亲戚到南宁去,这大儿媳妇的娘家,关系终归是隔了一层,摆喜酒的时候肯定是要请,但看家门的话一般来说是不会请的。

    因此,张家这边,还不知道邓允衡谈了对象准备结婚的事。

    听到张母的询问,张父等人也都好奇的看向张秀萍,等待她的回答。

    张秀萍笑盈盈的回答了母亲的问题,然后忍不住夸赞道:“我二叔这个对象,无论是身材相貌还是家世背景都是没得挑的,气质更是如同古代的大家闺秀,真的极为优秀。”

    张父问道:“女方家是做什么的?”

    张秀萍道:“女方的爸爸是省里的大官。”

    这话一出,张家人自然被惊得目瞪口呆。

    省里的大官,对于农村人来说,那真的是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大人物。

    现在女儿的小叔子竟然找了一个家世这么好的姑娘,真是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要是那姑娘嫁过来了,那自家女儿岂不是要跟省里大官的女儿做妯娌了?

    聊完喝喜酒的事,张母便带着儿媳妇们到厨房去忙活,张家父子则留下来继续跟邓允泰和张秀萍聊天。

    当然了,邓允泰话说得比较少,主要是他的媳妇在说。

    经过一番闲聊,张秀萍把那耶邓氏近期的变化都告诉了父亲和兄弟,直接把父亲跟几个兄弟都听麻了。

    ……

    大年初二回娘家,这种风俗习惯已经刻在了博白人的骨子里。

    因此,哪怕邓允珍经常能见到父亲和兄弟姐妹,但她还是在大年初二这天,带上老公和孩子,一家三口回了娘家。

    邓世荣又做了一大桌菜招待女儿女婿。

    在吃饭的时候,朱俊杰问道:“爸,小嵩很快就毕业了,他毕业后打算到哪里工作,现在定下目标了没有?”

    邓世荣道:“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到部委工作,具体去哪个部委,他也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

    朱俊杰点头道:“去部委好啊,允衡就是最好的榜样。”

    邓世荣道:“去部委干个一两年,不仅升官快,还可以积累重要的人脉关系,以后下放地方工作,这些人脉关系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这比别人多了一个优势。”

    朱俊杰羡慕的说道:“这读书好就是不一样,部委那样的部门,也就只有允衡跟小嵩这样的高材生可以随便进,其他人除非是有背景,否则想进这样的部门工作,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邓允珍瞅了丈夫一眼:“这还用说啊,自从国家恢复高考之后,读书就是我们农村人唯一的出路,想要考上清华北大那样的顶尖大学,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成功后比其他人有优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邓世荣有些感慨道:“说到读书,伱们七兄妹都曾经努力过,但最终就只有允衡跟小嵩成功,还有小恒现在也不差,而你们四个却连最普通的大学都考不上,这天赋的差距是真的够大的。”

    邓允珠一脸无奈的说道:“我们确实没有读书的天赋,花同样的时间去学习,二哥跟小嵩轻轻松松就能考一百分,而我们考个及格分都难,实在有些打击人。”

    邓允华把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二姐说得对,读书真的太难了,越读越觉得自己就是个笨蛋、蠢猪,我听我们高中的班主任说,二哥有不会的题目,老师稍微一点他就懂了,甚至能举一反三。

    而我们……老师都已经把答案拍我们脸上了,我们都还没能反应过来,这怎么比啊?”

    说到读书,邓允珠和邓允华这对学渣姐弟心里的苦真的无处诉说,他们不是没努力过,而是努力了,却一点希望都看不到,这搁在谁身上,都得崩溃。

    邓允恒喝了一口健力宝,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在二哥和三哥面前,他现在的成绩也有点拿不出手,但在二姐跟四哥面前,他也是学霸级的存在。

    因此,听到二姐跟四哥这么说,他便接话道:“人家爱迪生不是说过嘛,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二姐,四哥,你们就是缺了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所以不管怎么努力,成绩就是不见有起色,时间长了自然而然的就放弃了。”

    邓允珠瞥了小老弟一眼:“小恒,你先别急着笑我们,等你参加完高考,考上好大学再说。”

    邓允华道:“就是,小恒你现在的成绩是不错,但平时成绩再怎么好都没用,人家大学看重的还是高考成绩,最后一个学期你可得好好努力,别落榜了跟我们作伴,那就白瞎了你这么多年的努力了。”

    邓允恒失笑道:“现在的考试是最公平的考试,除了选择题可以瞎蒙,其他题目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高考跟平时考试没什么两样,你会的题目始终是会的,不会的题目你就是想爆脑袋也做不出来。”

    朱俊杰当年的成绩也只是一般般,闻言便强行岔开话题道:“小恒,你大学学什么专业,现在确定了没有?”

    邓允恒道:“还没确定呢!”

    朱俊杰道:“那该好好想想了,主要是想想以后大学毕业了想走什么路,如果想跟你二哥三哥那样进官场,那就咨询一下他们的想法,相信他们可以给出很好的建议。”

    邓允恒摇头道:“对于进官场,我是没多大兴趣的。”

    邓允珍问道:“小恒,那你对哪个行业感兴趣?喜欢做生意吗?”

    邓允恒仍然摇头道:“对做生意,我也不太感兴趣。”

    本来邓世荣想着等小儿子准备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再跟他聊这个问题,但现在既然话赶到这了,他便跟着问道:“小恒,那你跟我们说说,你以后想要做什么?”

    邓允恒显然早有打算,回答道:“爸,我想学医,以后当医生。”

    邓世荣闻言愣了一下,他是真没想到小儿子居然想要学医。

    后世有个非常有名的梗叫“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虽说这话里调侃的意味比较重,但这话肯定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医学前辈们总结出来的良言警句。

    以西医为例:

    学医周期长是众所周知的,时间成本高,一般医学本科5年,如果学习层次高一些,5+3+3=11年是最低限度,可能高中同班同学都事业家庭双丰收了,自己还需要家里支持。

    即使不追求那么高的层次,本科毕业后也要规培3年,加上几年住院医生历练,才能成为一名补助少、压力大、亚健康的小医生。

    如果盯着医学博士志向努力,那至少是14年起步。

    还有就是学医也比一般的专业要难得多,因为它的知识点和资料是真的多。

    想划重点?

    想法是不错,可病人不会按照重点来生病。

    后世网上有数据显示:我国四大名著的字数,《红楼梦》73万,《三国演义》80万,《西游记》86万,《水浒传》96万;而随便拿几本医学书,《生理》122万,《生化》125万,《内科》248万,《外科》228万,等等。

    考试前想“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完全不适用于医学生。

    当然,学医难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医生实在是太忙了,在后世但凡有个医生朋友,都知道当医生会忙成什么样,尤其是那种还没有混出来的年轻医生,真的没有多少自由时间。

    除非,你混成了老资格的医生,手底下有人使唤了,那相对来说就轻松一些。

    而且,邓世荣是经历过非典和新冠的,对于这些可怕的传染病,医护人员那是首当其冲。

    所以,从私心来讲,邓世荣不太希望小儿子学医,一来太辛苦了,二来也怕小儿子赶上这两趟可怕的传染病。

    不过,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邓世荣都算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父亲,不会强行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因此,他只是愣了一下,便问道:“小恒,你想清楚了吗?当医生是非常辛苦的,不仅读书的时候要花更多时间与精力,等成为医生以后也会比其他职业要忙得多,没有多少自由时间的。”

    邓允恒对于医生的了解还是比较片面,他只是觉得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很帅,很想成为这样的人,因此听到父亲这样说,他毫不动摇的说道:“爸,我不怕辛苦,我就想当医生。”

    邓世荣闻言点了点头道:“你想要当医生也可以,但当那种治不了什么病的小医生那就没什么意思了,要当就当那种比较厉害的医生,那么你的目标就不是本科毕业,而是博士毕业了,这个你有心理准备了吗?”

    邓允恒道:“我已经想清楚了,反正家里也不缺钱,不需要我早早的参加工作赚钱,那我就多读点书,争取拿下博士学历。”

    朱俊杰忍不住赞道:“有志气,你二哥三哥也就本科学历,就算以后继续攻读研究生,那也是在职研究生,含金量还是差了不少,小恒你要是能拿下博士学历,那就是整个家族学历最高的人了。”

    邓允华看着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竖起大拇指道:“小恒,你这理想够牛的。”

    邓世荣对此也有些期待,前世儿女们连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都没有,学历最高的就是三儿子,中专毕业。

    当然了,三儿子参加工作后,也慢慢的把他的中专学历提升到了大专,后面又提升到了本科,但这都是在职学历,跟人家正儿八经的本科学历比,那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而这一世,二儿子和三儿子不仅考上了大学,还考上了最顶尖的清华北大,这原本就已经让邓世荣极为满意了,没想到现在小儿子的志向竟然是学医,还打算成为整个那耶邓氏第一个博士生。

    这要是真让他做到了,那他们家在学历这一块,就真的比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都要牛逼了。

    于是,邓世荣便鼓励道:“那你就好好努力,先考上一所好的医科大学再说。”

    ……

    几年前,那耶邓氏过年,也就短短几天时间,很多人到了正月初四以后,就开始出去做工了。

    现在随着大家经济条件越来越好,除了吃商品粮的族人没有那么自由,其他族人都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做工时间,自然不会急着开工,而是放松的过年。

    一直到过了正月初八,眼看着年味已经没多少了,大家才相继开工。

    邓世荣在过完年后,主要忙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给所有的亲戚朋友发请帖,包括县政府以及乡政府的所有领导,都收到了请帖。

    至于二儿子自己的领导、同事、同学、校友等,就由他自己邀请。

    第二件事,是派人到上海那边买小车。

    那耶邓氏集团怎么说也是注册资金几个亿的大集团,没有小轿车充当门面也确实不太合适,毕竟无论是这个年代还是后世,商务接待还是要讲一点排场的。

    总不能在接待重要客人的时候,让人家坐公交车或者人力三轮车吧?

    因此,这次派人去上海买小车,那耶邓氏集团买了6辆小车,而邓世荣私人买了4辆小车,合计10辆。

    牌子不用多说,自然是这个年代的神车桑塔纳。

    别小看这辆神车,在这个年代的售价高达20万,还真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

    邓世荣购买的这四辆桑塔纳是这样分配的,大儿子和大儿媳一人一辆,小女儿一辆,四儿子一辆。

    至于大女儿,就不给她配了,毕竟大女婿是县级领导,她不适合这么高调的开小车。

    二儿子和三儿子就更加不用说了,至于小儿子还在读书,也不用急着配车。

    而驾照方面,邓世荣早就让儿女儿媳们学车了,倒不用担心他们不会开。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邓世荣还给儿女儿媳匹配了保镖。

    大儿子和四儿子的保镖兼司机,自然是从五岳广场的安保团队中挑选。

    而大儿媳和小女儿的保镖兼司机,是另外招聘懂驾驶技术身手也非常好的退伍女兵,这样的优秀女兵在这个年代是非常稀少的,邓世荣自然是给予了极高的工资待遇。

    给儿女儿媳们配车后,正好二儿子结婚,可以派上用场,用来当婚车那肯定是很有面子的事。

    把车买回来后,邓世荣又回到老家,开始为二儿子的婚礼忙碌。

    二儿子这次婚礼,邓世荣打算搞个大场面。

    反正这个年代官方对于婚礼还没有限制,把场面搞大一些对于二儿子的仕途也不会有影响,再说了这是在村里办的婚礼,现在这个年代又不像后世,随便拍个视频发个朋友圈就能让全国人民都看到。

    在村里就是动静搞得再大,也就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

    ……

    PS:各位阿表,请问邓允恒读哪个医科大好?还有攻读哪个方向比较好?有懂行的阿表给个建议,谢谢!

    感谢所有打赏和投月票的亲戚。

    (本章完)


  (https://www.20wx.com/read/627650/23941264.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