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文学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781章 世界第一

第781章 世界第一


日不落帝国时代,英国动不动就挥舞制裁和干涉大棒,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俄罗斯是主要受害者之一。

    现在风水轮流转,正所谓有仇的报仇,有冤的伸冤。

    9月份的罗夫诺演习,俄罗斯出动了6万人,320门火炮,近1000辆各式汽车,60架军用运输机。

    这60架运输机从海参崴出发,将1500名士兵空运到罗夫诺,向受邀参加演习的各国观察员展示了俄罗斯的军事投送能力。

    通过铁路运输的重型装备,几乎和士兵同时抵达。

    联想到日俄战争期间,前线俄军需要炮弹的时候,后方送过来的却是神像,短短20年,俄罗斯在军事上的进步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作为军事观察员受邀参加演习的阿德里安不惊讶,他在海参崴的时候,对俄罗斯的这些常规操作已经习以为常。

    夏尔·戴高乐是第一次接到俄罗斯的邀请。

    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受伤被俘,大部分时间都在战俘营中度过。

    今年3月,已经在上尉这个军衔上蹉跎了10年之久的戴高乐被贝当调入最高军事委员会担任参谋工作。

    在俄罗斯邀请的所有外籍军事观察员中,戴高乐的军衔是最低的。

    戴高乐和贝当的关系要追溯到1912年,当时戴高乐刚刚从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以少尉军衔被分配到驻阿拉斯的第33步兵团,贝当当时担任该团团长。

    贝当给戴高乐的第一个任务是论证“马奇诺防线”的合理性,这和戴高乐的理念相抵触。

    世界大战刚结束,法国就开始针对国防安全进行研究。

    法国人自己也很清楚《凡尔赛合约》并不能为法国带来和平,所以在《凡尔赛合约》刚签字之后,福熙元帅就说《凡尔赛合约》只是一个“20年停战协定”。

    世界大战不仅暴露了英国的外强中干,也将法国的衰弱暴露无遗。

    没有了俄罗斯的牵制,即便有英军帮助,法军能顶得住德军的进攻吗?

    这是所有法国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贝当建议在法德边境修建一条坚不可摧的防线,这就是马奇诺防线。

    戴高乐在德军战俘营度过了32个月,这让戴高乐有足够的时间对战争进行思考。

    戴高乐希望在新式装备的基础上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法军,以进攻代替防守,保卫法国安全。

    这就是戴高乐来到罗夫诺的目的。

    对于戴高乐来说,俄罗斯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训练情况,以及后勤组织保障能力,都非常值得法军学习。

    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都在进行大裁军,俄罗斯也不例外。

    和法军不同,俄罗斯在裁军的同时,顺便对武器装备进行升级,不仅将栓动式步枪升级为半自动步枪,就连装甲战车也开始分类。

    世界大战期间,各国装甲战车的水平其实都差不多,拼的是产量和规模。

    俄罗斯将参加演习的装甲战车有两种,一种是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重型战车,一种是用于侦查和警戒的轻型战车。

    这两种战车的区别是,重型战车拥有更厚的装甲,更强大的火力。

    和轻型战车相比,重型战车唯一的缺点是造价太高,不适合大规模装备。

    这是相对于法国来说。

    对于俄罗斯来说,成本不仅不是缺点,反而是优点。

    演习开始的前一天,按照惯例,俄罗斯军方召开晚宴,欢迎来参加演习的各国观察员。

    古德里安在晚宴上“偶遇”随符师参加演习的隆美尔。

    和古德里安他们那一届不同,隆美尔他们这一届的交流时间是4年。

    古德里安作为老学长,和隆美尔一起分享在海参崴学习期间发生的趣事,戴高乐也被深深吸引。

    “那些来自非洲的家伙多半智商有问题,很多人入学半年,还是连左和右都搞不清楚,格拉纳特的脾气越来越坏,经常罚那些家伙去打扫厕所,那些家伙不仅不以为意,反而因为不用训练沾沾自喜。”

    隆美尔提起海参崴陆军学院的一些新变化,一脸不屑。

    “野蛮人来到文明社会,总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适应。”

    古德里安的话,引起戴高乐的强烈共鸣。

    世界大战让法国损失了一代人,不得不加大对外籍军团的依赖,在法国本土服役的非洲士兵越来越多。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法国本土兵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法国本土服役的外籍军团士兵,多是来自北非的白人,肤色上和法国人并没有多大区别。

    最大的问题是信仰不同。

    “符拉迪沃斯托克陆军学院有很多来自非洲的学员吗?”

    戴高乐对海参崴的情况不太了解。

    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同时闭嘴,看向戴高乐的眼神充满警惕。

    戴高乐自找没趣,只能去找他刚刚认识的朋友埃米尔·梅耶上校。

    埃米尔·梅耶已经年近八旬,是所有军事观察员中年龄最大的。

    埃米尔·梅耶的军事理念和戴高乐相近,两人虽然刚认识不久,但一见如故,成为忘年交。

    有人认为马奇诺防线是埃米尔·梅耶提出的。        其实并不是。

    早在一战之前,法国人就在法德边境修建防线,这是“施里芬计划”要绕道比利时的原因。

    马奇诺防线是在已有防线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并不是从无到有。

    遗憾的是,为了不引起比利时的抗议,马奇诺防线和之前一样,还是没有将法比边境覆盖在内,所以政治正确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早就广泛存在。

    埃米尔·梅耶很喜欢戴高乐基于装甲战车基础上的运动战。

    “回到巴黎之后,我会向元帅建议,组建和俄罗斯一样的装甲部队。”

    戴高乐忧心忡忡。

    “你最好不要这样做,元帅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埃米尔·梅耶不赞成,贝当并不是顽固不化,而是法国也自有国情在此。

    法国和俄罗斯不一样,贝当并没有一言而决的实力。

    俄军想研发新式装备,乔治一个命令的事,国家杜马在军事上没有发言权。

    法军如果想得到新式装备,必须议会拨款,贝当人微言轻。

    法国的议员老爷们要操心的事太多了,主要精力都放在执政权上,军事的地位,要排在经济、医疗、教育、甚至妇女权利之后。

    为什么?

    因为妇女权利能带来选票。

    “如果我们把修建防线的钱用来组建装甲部队,至少在战争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拥有更多选择。”

    戴高乐不想放弃,明明装甲部队才是最优解,戴高乐不明白议员们为什么就是不同意。

    在法国,不理解的事多了。

    《华盛顿海军会议》结束后,法国决定拿出10亿法郎,打造一支在地中海范围内拥有一定竞争力的舰队。

    不说能打得过俄罗斯和英国的地中海舰队。

    至少不能比意大利的差。

    10亿法郎给陆军,不说能将所有法军部队都改造成装甲部队,至少可以打造4个俄式装甲师。

    马奇诺防线的预算至少要30亿法郎。

    参考法国的实际情况,最终成本应该在预算的两倍左右。

    如果都拿去组建装甲部队——

    想都别想。

    “等你到了元帅的位置上,你就会理解元帅的决定了。”

    埃米尔·梅耶不想过多解释。

    这事儿也没法解释。

    帝俄时代很多俄罗斯人对沙皇失望的原因是,沙皇似乎只关注国家大事,罔顾民生。

    问题就来了。

    沙皇如果天天盯着普通俄罗斯人身边那些鸡毛蒜皮,那还要各级官员干什么?

    俄罗斯要演习,乔治也只是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演习如何进行,演习部队的装备何时装车,这是参谋部的工作。

    埃米尔·梅耶无法解释的事,在德国似乎更容易一些。

    德国的情况比法国更糟糕,法军是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成立装甲部队,德军则是受到《凡尔赛合约》的限制,连火炮都不能装备。

    德军之所以没有全部解散,是为了镇压国内叛乱。

    对付叛军有机枪就够了,用火炮实属浪费。

    在某些时候,德国人是很灵活的。

    所以德国在拿到西伯利亚银行的贷款后,第一个成立的企业是拖拉机。

    而且是履带式拖拉机。

    履带式拖拉机的底盘,跟装甲战车的底盘差不多,发动机直接就是通用的。

    克虏伯的装甲钢,早在世界大战前,就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克虏伯的火炮,虽然射速不如法国人的火炮,射程和威力都远远超出,和射速相比,这两种更重要。

    解决了底盘,发动机,装甲,以及火炮,装甲战车的相关技术,对于德国来说就只剩一个整合问题。

    有了装甲战车,还得会使用才行。

    这就是德国宁愿冒着人才流失的风险,也要把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们送去俄罗斯交流的原因。

    戴高乐也希望法军能派出军官前往俄罗斯进行“交流”。

    “让世界第一陆军主动承认自己不如俄罗斯,这怎么可能呢——”

    埃米尔·梅耶苦笑,世界第一不是那么好当的。

    (本章完)


  (https://www.20wx.com/read/629428/23940874.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