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4)
“这个……我们还真是一时半会的无法理解。”别说易云龙了,就是孙继和和王团长,也是想不明白李久把一把步枪说成了一门小炮的概念。
“我倒是有些理解了李队长说的意思了。”参谋长毕竟站的位置高一些,也曾经在苏联留学,“在战斗中,挥冷枪狙杀,打掉鬼子的指挥官,尽管鬼子的指挥系统有一整套的继承指挥的制度,可毕竟指挥官被狙杀后,接任的指挥在水平和熟练程度上都要打折扣,要是出现连续的狙杀指挥官的现象,那么,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肯定是会陡降到一个不堪入目的水平,正向俗话说的,马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没有了指挥的部队就是个渣!”
“对!就是这个意思!”司令员使劲的捶了一下桌子,“你继续说其他人的特点,小红旗是一个特例,回头叫他来分区给其他的射手上上课!”
得!就这么一句,小红旗就要到分区来当射击教员了。
“我,我再说其他的,您会不会把我的七排都调过来啊?”李久讷讷的问道。
“那要看情况,如果需要,把你调过来也不是不可能!革命工作嘛!”
司令员还没有表态,政委倒是补上了一句。此时,李久想死的心都有了,这是干什么呀?难道说交了老底部队就要被分拆?李久顿时出现了木讷的表情。
“呵呵,李久啊,你也别想的太多,政委的意思是大方向上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组织的,都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可在具体的操作中,目前我这个司令还是知道,收紧的拳头比分开的五指有力气,我不会傻到把你的那把尖刀给掰碎去撒在其他的部队里,那毫无意义。不过,你要把具体的人员配置跟大家说清楚,让大家也回去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复制,光是你一个光鲜那不是真的光鲜,要大家一起来才光鲜啊,不是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吗?”
“是!我一定把知道的都告诉大家,做到知无不言。”李久心里放下一块石头,可是却有着另外一层想法,“复制七排的战力?可能吗?至少自己就没法复制自己,谁能有自己那么复杂和艰辛的经历?这个是根本无法复制的。那么真的要说这些吗?显然不能,可说什么呢?说脑筋?那不是变着法说他们笨吗?”
在李久的思维里,他对战场的理解是从本能到预见,再到布置策划的一整个系列的高级思维过程,他不是一天二天就做到这些的,毕竟他是从很小开始就混迹于行武之中,野路子不少,正规的也学过,硬仗恶仗没少打,死里逃生也不是一次二次,那种从本能到高级设计的思维逻辑已经在李久身上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如何将给别人听?说好的,是你李久经验丰富,思路开阔,说不好的,是你李杂碎跑到这里来吹牛了。
“我们七排的组成大体分成几个部分,先是基础步兵班,要求所有的步兵必须能够负重6o斤强行军2o里,射击水平要在普通部队里达到优秀,战斗心理素质稳定,除了服从命令听指挥之外,还有有独立作战和一定的指挥能力,每个战士至少能够指挥班级的作战战术。其次是火力支援班,要求机枪射手可以单人操作现役的任何制式的机枪和重机枪,要能够熟练的使用长点射和短点射……”
“你说的长点射和短点射以什么为区别?”李久还没有说完,就被王团长插话拦住询问起来,“会点射的机枪手本身就不多了,你这点射还分的这么细?”
“是的,长点射是拦阻射击必须要用的,一般一次射击的子弹不过6,短点射要求射手一次射击的子弹不得过3,高手可以控制在2。连续的短点射是杀伤对手点目标的最佳手段,尤其是可以远距离控制对手的前出。”李久说起机枪来可是行家里手,侃侃而谈。
“你们是怎么练出来的?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啊!”就连参谋长也表示了惊讶。
“不管是轻机枪还是重机枪,除了马克沁重机枪由于有水道降温之外,可以不考虑枪管过热的问题之外,其他的机枪都会遇到枪管过热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轻机枪不间歇的连续打一梭子子弹后,那枪管的热度足够可以把手烫掉一层皮,虽然这个时候机枪还是可以射击,可是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再继续射击的时候,子弹的准头基本上就不靠谱了,而且子弹的威力也在降低……”
“难怪我们的机枪手打上一会那子弹就开始乱飞了,原来有这么些道道。”王团长又插话了,被孙继和和易云龙投去“鄙视一下”的目光。
“使用连续的点射并不影响子弹打出去的密度多少,可是却通过简短的停歇让枪管里的热气排了出去,所以,连续使用短点射,打上几梭子枪管都不大会过热,也有利于保护膛线,在我的部队里,不是特殊命令,所有机枪都禁止打长射的。培养一个机枪手要比培养一个优秀的射手难多了,所以,在机枪手的周围是要配置步兵保护机枪手的,同时,也要求机枪手自身的机动能力强,不管是机枪手还是步枪射手,都不允许固定在一个地方连续射击,必须要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避过鬼子的掷弹筒攻击,不要等到听到了**的呼哨声才动,那就来不及了。所以,七排的战士,战场的机动能力和多工事的预设也是要求很强的,每个战士都要能够在三分钟之内给自己挖掘一个简单的掩体,在临战之前,必须要给自己预备至少还有二个可以备用的掩体……”
进入到讲具体战术的问题,李久就放开了,有些东西他在独立团就讲过,有些东西他是第一次讲,此时的那些文化水不高的团长和文化水不低的参谋们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刷刷的记录着,这样精确到每个战位的战术要求,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听过,有的甚至都没有去想过。
说着说着天色已晚,司令员十分不情愿的宣布暂时休会,晚饭后继续。
谁能想到,李久在分区这一讲就是二天,到后来,连司令员都不得不服气,这个李杂碎把打仗真是琢磨到头丝了。
李久讲的是单兵战术,是排级的突袭战术,是最简单的单兵和侦查结合的攻击战术,完全是建立在平原上以少打多,以奇打正的法子,大兵团作战的东西一点没有。可就是这,听到后来,孙继和也好,易云龙也罢,都是感叹自己练兵还是不如李杂碎,回去还得想法子练。
而作为指挥员,李久压根就没提临场指挥的动脑问题,好像兵强了,仗就好打了,我就那么一说,你们自己回去琢磨,琢磨透了,自然就能把事情琢磨出来,没琢磨出来,将来肯定会被战争淘汰,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如果让李久去说那些江湖上的鬼蜮伎俩,李久i就是说个七天七夜也说不完啊,许多事情是不能说的,反正自己知道就行了。
李久在根据地里“讲课”,山外面可是热闹喽。生在汤县的事情极大的刺激了日本华北方面军军部,可是日本大本营正在筹划调整驻华日军的布局,杉山元此时并不在天津,(注: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设在天津)在一片混乱之中,再次把柳下混成旅派出来了,此时的柳下混成旅刚刚接受一批新兵,总算是把编制填满了,在驻地的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轰隆轰隆的南下去了汤县。
汤县的损失让日军南下的步伐不得不停了下来,迈出去的腿也只能强行的收了回来,由于出现这次重大的事故,柳下重治也逃过了一劫,毕竟日军的将军并不多,能够在前线带兵的将军更是少而又少,就连搞情报出身的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到最后都弄去野战部队担任师团长。
也难怪,战前,日军的常规师团只有17个常设师团,侵华战争全面爆之后,到1939年,日军的野战师团增加到了41个,这还不算新增的所谓空军师团(当时,日军没有独立的空军,空军分别隶属于6军和海军),侵华战争日本不仅仅是在物资和政策等各个方面没有准备好,就是连军队的将领也没有提前准备好。我们反观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到,日本侵华战争就是在一群疯狂的军官胡来扯淡下与中国打得一场遭遇战,初期的胜利不仅冲昏了日本军人,更是冲昏了日本政府,他们愚蠢的认为可以走满清入关的道路,可以轻易的在华取胜,没想到,时过境迁,此时的中国人民已经不是晚明时期的汉人,日本人更是没有想到,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顽强生存下来的**和八路军给他们带来的麻烦,几十万日军被八路军死死的拖在华北无法动弹,日本到最后已经把征兵的年龄改成16岁6o岁,这样疯狂的国家和民族,焉能不败?
柳下重治带着部队赶到了汤县,他按照军部的命令立即展开扫荡,清理汤县境内的抵抗分子,可当他的部队进入汤县之后才现,他们找不到可以泄的对象,别说是八路军了,就是老百姓也跑光了。汤县本身就是个人烟稀少的黄泛区,巴掌大的县城根本无法承担混成旅的驻扎,就连基本的吃的都成问题,还要与过来这边抢修铁路的筑路部队争夺生活资源……柳下重治骂娘了,他在给军部的电报里毫不客气的写上了“八格牙路!愚蠢的参谋们,难道你们没有计算汤县能不能养活我们吗?”
于是,混成旅草草的结束了汤县之旅,算是在汤县来了个二日游,第三天再次乘车北上回到驻地。不过,混乱让他的那些烂事折戟沉沙被淹没了。他也算是逃过了一劫,对他个人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许天照大神能告诉他,他得回去问问。
柳下重治是华北驻军重要的机动部队,补充新兵很及时。可是细川这边就麻烦了,原本就不足一个大队,又损失了五十多人,这个缺口是越来越大,如何堵住这个窟窿?把细川给愁死了。好在他听从马二狗的建议,放开了商贸,那个高桥十八郎是打死也不来了,可是不来不等于不做生意,高桥派了自己的心腹水井伍过来了,专门从事倒卖布匹、粮食和小百货等生意。
细川本来是把高桥当时的手下石原次郎收编在手下搞情报的,可是上次柳下混成旅来到璋德后,石原次郎跟着细川是“颠沛流离”,最后在柳林镇抢了一户富户家的十几根金条后对细川来了个不辞而别,浪人就是浪人,像石原次郎这样在日本人的眼里都是人渣的家伙是无法信任的,最后石原流浪到上海,他的故事将在后面有继续,现在按下不表。
细川通过贸易,把军部要的粮食搞到了,由于还是加过料的面粉,八路军也不拦着,细川也学精明了,每次最多运1o车,经过一个月的慢慢运输,总算是把粮食都运出去了。而江口在得知了细川的把戏后,也是有样学样。安县比璋德县更好糊弄,因为安县是人口大县,各种需求比璋德县大多了,通过换货的法子也能解决“粮食任务”。
安县的伪军和侦缉队也变得老实多了,花长海不是傻瓜,悄不几的把原来强占的土地还了回去,还托人带话给抗日政府,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保证今后不与抗日政府作对。而齐宝光更是从刁得贵那里获得了真经至宝,准备彻底的跟八路军打“默契仗”,于是,安县和璋德县的“治安”出奇的“好”!
从分区回来后的李久,再次掀起了大练兵运动,马上就要进入秋末,趁现有的平衡期,地方人员动群众,建立一个个的抗日堡垒点,而部队则是坚持严格训练,挑选精兵和强将。
由于李久在璋安地区前期的连续动作,提前把包括分区和其他部队的储备物资都弄的“满满”的,今年根本不担心过冬的问题,没有了负担,整个分区都在司令部的安排下展开了新式练兵运动,别人不知道,司令员知道,大仗在等着呢。
(https://www.20wx.com/read/634086/15188585.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