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提举常平
看着十三郎身穿铁甲,带着五十骑,在不远处往来驰骋,苏舜元道:“身披铁甲,马带具装,似此强兵,如果有数千骑,放在北地也是无人能敌。”
杜中宵笑道:“提刑,京西路来的营田厢军十数万。我精挑细选,堪披铁甲者不足千人,可谓是千中选一。这些人中,能够披上铁甲之后在马上舞刀枪者,又只得一半。人难选,马更难选。营田务可算是个大衙门了,我不惜本钱,连自己骑的马都给他们了,也不过五十余匹。要想有数千骑,除非是从禁军中挑选,天下所有的好马全集中起来才可以。”
苏舜元道:“厢军本就是禁军拣剩下来的,如果从禁军中选,又自不同。”
杜中宵道:“等这些人操练得纯熟,铁甲改得灵活易用,年底我便献上朝廷去,依法制造。禁军中如果选得出人来,朝廷有一支铁甲军也是不错。只是不知有没有那么多马。”
苏舜元摇了摇头:“如此好马,只怕禁军中也是不多。”
铁甲骑兵,看起来威风无比,但成本实在太高。成本高也没什么,大宋花得起钱,但能达到要求的人和马却太少了。人还好说,禁军的精锐都是精挑细选的,身材高大。而且从立国起,朝廷便就有意让禁军中的精锐士卒与身体长大的妇人婚配,他们的后代大多从军。上四军和诸班直,都人高马大,能穿铁甲的人不在少数。但是马实没办法。宋朝的马本就少,优良马种更少,又缺少从西域输入良种的条件,能够驮得起这种铁甲的马实在不多。天下好马全部凑起来,能不能有数千骑都不好说。
这个年代的优良兵员,身材与后世不同。后世更强调敏捷性,不但是要求身高,还要求灵活。肌肉发达,腰肢有力,腹部不能有赘肉。这个年代不一样,要求的是肩宽背厚,力气一定要大,灵活性要求不同,很多猛将其实是有肚子的,所谓将军肚是也。
十三郎是天赋异禀,身高比普通人高出一两个头,身体雄壮,力大无穷。真说起灵活性,其实他比不上陶十七,全靠着身高手长,打架时不让人近身。
这是最好的兵员,战场上一站,像一堵墙一样。穿上铁甲站在那里不动,一般人拿着兵器也奈何不了他。真有这么几千个人,全部身穿铁甲,在战场上可以像山一样压过去。
当然打仗不是斗兽,有了这样的铁甲骑兵也不一定稳赢,胜败跟很多因素有关。简单地比兵员比兵器就能定胜负,早就把党项推平了,幽云十六州早就收回来了。
演示完毕,十三郎下马,带着手下兵士过来见礼。
杜中宵道:“你们县到一边歇息,让马吃一会草,饮些水。我与苏提刑说话。”
十三郎叉手唱诺,带着手下的人卸了马鞍,牵到旁边草地去了。
苏舜元道:“运判现在大多时间练兵,想来营田务诸事完备,不用过多操心。只是依朝廷之意,还是要补入几位官员。舍弟到营田务勾当,不知定下来了没有?”
杜中宵道:“已经定下来了。只是提刑同在京西,因为避嫌,一直没有上任。”
苏舜元叹了口气:“自进奏院一案,舍弟受了无数苦楚。此次好不容易起复,切莫要耽误了。过些日子我会到河东路任提刑,运判再催一催。舍弟已到京城待阙,只要我一走,便就当无阻碍了。”
杜中宵点头答应。未中进士的时候,杜中宵受过苏舜钦恩惠,他后来落难,帮他是应有之义。营田务现在庞大无比,只有杜中宵和一个崔主事当然不行。朝廷定了一个主管公事,接替苏颂,却一直没有合适人选,空在那里。新设了一个低一些的勾当公事,杜中宵举荐苏舜钦。本已定下来,只是碍于他的兄长苏舜元任京西路提点刑狱,因为避嫌,一直拖在那里。
为了不耽误弟弟前程,苏舜元主动请调,前些日子有旨调往河东路,京西提刑由张士安接任。只是张士安拖拖拉拉,现在还没有上任,苏舜元走不了,甚是焦急。
杜中宵当过河东路的经略判官,苏舜元此次来,一是问河东路的情况,再一个是托杜中宵照顾一下苏舜钦。几年前的进奏院案,对苏舜钦打击极大,这几年表面纵情山水,内心里却一直放不下,身子也大不如从前。人刚过四十,就已满头白发。到杜中宵手下,心情开朗,身子才会慢慢好起来。
接替苏颂的人选一直定不下来,跟现在营田务的膨胀有关,这个主管公事算是什么资序。苏颂担任此职的时候,是相当于通判,现在肯定不行了。杜中宵这个转运判官,资序高了说相当于一路提刑,低了则相当于知州。他手下的主管公事,依惯例最高是通判,通常是知县资序。营田务管着十余万户,让个知县资序的人来管具体事务,怎么都说不过去。此事一直纠结。
朝廷里有一种意见,让杜中宵由转运判官改任提点刑狱,同时兼制置营田。如此一来,可以把主管公事的资序提上去。不过营田一直由转运司负责,这么做与常例不符,最终被否决。
杜中宵对此心知肚明,也想解决办法。自己年不满三十,中进士不足十年,最关键的是没有在朝中任职的资历,升官遇到了天花板。营田务的事务放不开,现在的风气,就是做得好了久任,不能够频繁换人,把事情耽误了。判官升任转运使资历不足,差得实在太远了。做提刑,又不能管营田务。想来想去想起记忆中的一个官职,提举常平。这应该是后来设置的官职,很可能是在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时间,杜中宵记不清楚。这官职顾名思义,跟经济密切相关,正符合现杜中宵的身份。
前些日子,杜中宵正式上奏,要求设置提举常平司,掌管一路经济事务。朝廷还没有回应。
宋朝路一级的官员,不管是转运使还是提刑,他们的本职是什么,都带着监察百官的职权,都称为监司。这个监察权,是路级官员管理地方州官县官的关键。没有监察权,地方官员根本不会理你。
之所以要依靠监察权,是因为路级官员与州县官员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只有事权,而没有至关重要的人事权。州县官员做得好与坏,称职不称职,升迁与贬谪,是由中央朝廷决定的。路和后世的省是不一样的,省是州县的上级,可以向直接下命令。路不是上级,只是事务衙门,不能直接向州县下命令。
提举常平,主管经济事务,同样要依靠监察权。虽然杜中宵对监察百官的权力不感冒,但没有这个权力,就管不了州县,至于其他事务,与转运使司如何分割,那就看朝廷意思了。杜中宵不想分割转运司的权力,特别是地方的钱粮税赋,常平司不插手。甚至是禁榷货物,也不想管理。而专注于营田务,和各地的普通工商业。还是以铁监为中心,建立起一个遍及全路的商业网络。
(https://www.20wx.com/read/634302/470912852.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