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文学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六百八十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条

第六百八十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条


  兴安并没有立刻劝谏陛下,而是寻到了正在忙碌的于谦,让于谦去劝说陛下。

  一来,这是外廷的事儿,自然由外相去劝谏陛下。

  二来,有于谦这个例子,更有说服力一些。

  陈宗卿的清名要保,大明皇帝的意志也要贯彻。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

  于谦正在伏案疾书,推动农庄法,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涉及到了大明江山,数十年的安泰和稳定,以及高速发展。

  陛下追求的是小农经济的蜕变,而且只能胜,不能负。

  如果在陛下龙驭上宾之时,小农经济仍然没有蜕变成为商品经济,在太阳落山之后,大明会立刻陷入群魔乱舞之中。

  到那时,大明怕是要陷入长冬之时。

  而农庄法,遍布大明的农庄,就是小农经济蜕变的重中之重,从始至终,一直是于谦在负责农庄法的具体推行。

  “于少保,最近痰疾可有发作?”互相见礼之后,兴安开始了寒暄,也不算是寒暄,陛下时常会问,兴安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于谦满是笑容的说道:“劳烦陛下关怀,某身体无恙。”

  跟随陛下游山玩水,于谦比在朝中清闲的多。

  江南科场舞弊案、仁和夏氏刺王杀驾和孙显宗搞出的事儿,不过是给陛下南下助助兴的水平罢了,是个麻烦,也仅仅有些麻烦罢了。

  甚至都不用于谦出手,番都指挥马云、锦衣卫都督卢忠、南镇抚司指挥使杨翰,足以应对。

  于谦不用消耗那么多的心力,太医院的太医一月三次问诊,他的身体非常健康。

  兴安将自己的来意一一说明,又继续说道:“咱家不才,曾听闻陛下与于少保论亡国之兆。”

  “其一曰求荣得辱,致使天下有志之士寒心,天下失序;其二曰人亡政息,党锢盈天,政令朝令夕改,反反复复,致使天下失宁;其三曰政怠宦成,天下神器假手于人,器名假私相授,天下失道。”

  于谦看了眼兴安,点头说道:“然也。”

  其实文官和宦官是天敌,历朝历代文官和宦官的撕扯,贯穿了整个中原王朝,像于谦和兴安如此和睦的内外两相,历史上不是没有。

  当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宦官高力士和张九龄的关系就比较和睦。

  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的时候,高力士还为张九龄说了好多好话,但是李隆基一意孤行,到了安史之乱时,李隆基才悔不当初说:吾取张九龄之言,不至于此。

  兴安作为一个宦官,他应该是不学无术的,可显而易见,兴安并非如此,都过去了这么久,兴安仍然牢记亡国之兆有三。

  兴安颇为平静的说道:“陈宗卿为官清廉,时人称颂其为陈青天,咱家就觉得陛下这长卷真的刊印到了邸报,送至州府刻石,陈宗卿只能自缢以示其高洁了。”

  陈宗卿被陛下作画骂了,他怎么办?

  他只能去死。

  他不能去找陛下陈情,否则就变成了陛下对还是他对的问题,变成了陛下的脸面重要,还是他陈宗卿的脸面重要。

  “大珰有什么好办法吗?”于谦仔细思量下这件事,还真的他出面劝谏,其他人都不合适。

  但是的确不好办。

  兴安笑着说道:“有,就是在这城门上抹去松江二字,写上杭州二字,便足矣了。”

  “这样田里指指点点的缙绅,就是夏时正了,而那些个在城门强取豪夺的,百姓卖个枣儿,还要被抓两把的,就是兴海帮的帮众了,而坐在府衙里和缙绅勾结的就是杭州知府,而不是松江府尹了。”

  于谦惊讶的看着兴安,这明明画的是三泖九峰的松江府,怎么就变成了杭州府呢?

  这不是指鹿为马!是什么!

  但是又颇为合理,画里是三泖九峰,的确是松江府的山水,可是陛下说的事是杭州府的事儿。

  于谦愣了许久,才说道:“那就按大珰说的办。”

  内帑和国帑,林绣和王祜斗了这么久,内帑太监林绣,每次都能大获全胜,一本《气人书》每次都能把户部郎中王祜气的七窍冒烟,每次王祜都得请户部尚书去皇帝跟前儿求情,请皇帝拉偏架。

  林绣也是宦官,宦官走的就是剑走偏锋,思路很是清奇。

  明晃晃的杭州二字,的确是能保陈宗卿的清誉,而杭州知府和夏时正勾结,已经被下狱,最好的结果也是斩首示众,弄不好就要送解刳院,毕竟是谋逆大案。

  “就是陛下会同意吗?”于谦斟酌的说道。

  兴安笑了笑说道:“这不就请于少保来了吗?这天色不早了,就不多叨扰了,咱家先行告退。”

  “送大珰。”于谦站起身来,送了两步。

  兴安为什么绕一大圈,不自己劝,非要于谦来劝?

  因为兴安和于谦都清楚的知道,陛下的这幅画里所说的豺狼虎豹,吃尽血肉,要骂的并不是杭州知府,要骂的也并非松江府尹。

  陛下要骂的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层层压榨的朘剥。

  次日的清晨,于谦早早就到了御书房恭候陛下,手里还拿着一本奏疏和一卷贪腐案的卷宗。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于谦俯首行礼。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安,赐座。”

  “臣今日来,是为陛下昨日所作之画而来。”于谦直接开门见山,把自己的奏疏和卷宗递给了兴安说道:“卷宗是景泰五年,江南稽查贪腐案,金华府推官徐麒耀贪腐案。”

  景泰五年,左鼎手、练纲口的练纲和左鼎来到了南衙,查贪官污吏四百余人,朝野震动。

  而后练纲和左鼎再次前往了四川,主持了戥头案的稽查,连朝中的正三品大员,户部左侍郎,继承户部尚书的张凤,都被拉下了马。

  都察院的科道言官,也是大皇帝的水猴子之一,在只手遮天总宪贺章手中,都察院越来越有清朗之色了。

  贺章真的只有一只手,另外一只手,葬送在了塞外,而泄露了大明军动向的鸿胪寺卿杨善,最终被皇帝斩首示众。

  朱祁钰打开了案卷,里面是徐麒耀的罪状。

  徐麒耀是正统七年的进士及第,二甲三十六名,乃是河北固安人,当年被授予了刑科给事中,而后知滨海县事,随后不出三年迁金华府推官。

  为官十余载,徐麒耀共计贪腐收受贿赂超过了四十六次,贪腐高达一百二十万两白银。

  这笔巨款,大约能养于少保的九重堂一千三百三十年,也就是到西历公元2790年。

  徐麒耀在金华府豢养的小妾就超过了一百四十余位,其中还有一对母女。

  徐麒耀还对这对母女的榻上事,进行了一番对比。

  徐麒耀这个人很有特点,喜欢钱也喜欢女人,只给一样,他还不办事,两样都给够了,他才高兴,他高兴了,事儿就好办了。

  在卷宗之中,记录了一份让朱祁钰看完瞠目结舌的‘教子篇’。

  教子篇可谓是官场的金科玉律。

  “他真的是观点鲜明坦率朴实,语言精炼警句迭出,振聋发聩的一派胡言啊!”朱祁钰看完了教子篇,叹为观止的说道。

  许麒麟教子篇之中,共有金科玉律七条。

  第一条:对与错,对自己有利则为对,对自己有害则为错。若是无法分辨,利于顶头上司则对。

  第二条:真与假,学会说谎、善于说谎、习惯说谎,妓与官无二致,皆以言惑天下,官字两个口,欺上又瞒下。

  第三条:少思少虑少念,不学无术,眼盲心瞎。遇世间不平事而觉不平者,意难平则坎坷蹉跎;遇世间不平事而不觉者,念通达则官运亨通。

  第四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上利则平步青云,对下利则固若金汤,利自当头,千里做官只为财。

  第五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着眼当下鼠目寸光,方为官本务。王道乐土,与己何干?欲食肉,就要目光短浅,不思长策,合则为群,不合则寡。

  第六条:溜须拍马,升迁考评唯有上官。这溜须拍马讲究的就是一个巧,务必切合心意,神乐仙都千万妓,嫁得名流又几何?

  第七条:变则通,通则久,变通变通,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审时度势,因时而定,宽严一念间,权钱相辉映。

  朱祁钰沉默的看着手中的卷宗,这才是真正的家书,耳提面命的教儿子到底如何做官。

  于谦喝了口茶,看着陛下阴晴不定的表情,满是笑容。

  这七条金科玉律就是大明这个最大的名利场的生存之道,于谦其实早就懂了这个道理。

  于谦是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在元代坐到了湖南宣慰使,大约等于大明朝的湖广布政使,于谦的祖父在洪武年间出仕,任工部主事。

  于谦的发妻董氏,是翰林院庶吉士、永丰知县董镛的女儿。

  虽然于谦的父亲未曾出仕,但是于谦很小就明白这个名利场的门门道道了。

  徐麒耀教子篇七条,字字珠玑。

  “于少保可曾后悔过,当初殿试时,在奉天殿,面刺太宗文皇帝之过的举动?”朱祁钰忽然问起了永乐十九年的旧事。

  永乐十九年,大明刚刚正式迁都,十三年营建的京师终于落地,朱棣心情极佳。

  而这个时候,进京赶考的于谦,给朱棣狠狠的添了堵。

  于谦在会试中一举夺魁,中了会元,到了殿试的时候,于谦‘以策语伤时’,对永乐年间的朝政进行了一番针砭,朱棣不喜,最后只给了于谦一个三甲第九十二名。

  于谦愣了愣,那都是永乐十九年的事儿了,至今已经三十六年的时间了。

  他满是回忆的说道:“那时候年轻气盛,刚从书堆里挣扎出来,多少有些书卷气,不懂太宗文皇帝的苦,胡言乱语一番。”

  “若是说悔,并非悔当初轻狂,哪个年少不轻狂?重来一次,还是会那么写。”

  “只是当初臣不懂太宗皇帝罢了。”

  “太宗文皇帝亲厚,即便是臣大放厥词,太宗文皇帝爱才,亦没有将臣从进士之中除名。”

  于谦是钱塘人,那时候的南衙风气,对于谦的影响极大,朱棣在士林的形象极差,于谦受此影响,在殿试策论里,说了一番极其难听的话。

  朱棣杀人,何曾手软?

  面刺皇帝之过,二十三岁的于谦,的确大胆至极,但是朱棣最终还是给了功名。

  朱棣这一念之仁,给大明留下了一个救时宰相,否则朱祁镇把天捅了个大窟窿,留下的烂摊子,还不知如何收场。

  于谦并不后悔,再来一次,他还是会那般做,这是他的性格使然,但他已经为官三十余年,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此时的他,有些后悔的是,当初没体谅太宗皇帝的难处。

  于谦斟酌了一番,才郑重的说道:“陛下,这天下官吏多数都是徐麒耀之浊流,陈宗卿之清流少之甚少,臣以为兴安大珰所言,长卷加以杭州二字,不失为一种折中之法。”

  “两宋之时,党锢之祸沸反盈天,司马光录了元丰党籍,蔡京立元祐党人碑,刻石记名。”

  “党锢,党锢,坏国根苗。”

  当然陈宗卿是清流,但是又和朝中的清流追求不太相同。

  都察院、翰林院的那帮只知道高谈阔论的科道言官,把清流这两个字给弄脏了。

  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定义,这种事对于读书人而言,都是本能。

  于谦这番话是深思熟虑的。

  北宋晚期,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反攻倒算弄了个元丰党籍给王安石拉清单,章惇复行元丰新法,又把司马光弄成了奸人。

  这不料宋哲宗早逝,也无子嗣,这端王赵佶轻佻却成了皇帝,党锢之祸最终出现了刻石记名的元祐党人碑。

  这段党锢之祸最终把北宋国力耗尽,终酿南宋偏安,神州陆沉。

  “嗯,有理。”朱祁钰提笔,在长卷的城门之上,加上了杭州二字。

  朱祁钰听明白了于谦的劝谏,北宋党争,从政见之争演变为动辄生死的党锢之祸,其实就是价值观撕裂的具体表现。

  朱祁钰这幅画,一杆子打翻了一船的人,但是在城门上加上这杭州两个字,就成为了特定时间、特定事件的铭刻。

  如此一来,效果大约等同于当初朱元璋剥皮揎草,放在土地庙和城隍庙里,震慑贪官污吏。

  “于少保所言并非折中之法,乃是查漏补缺。”朱祁钰看着自己这幅画,笑着说道。

  灭门孝子孙继宗在造反的时候,孙忠就劝孙继宗不要造反,说了一番话,就说撑着世道的一直是汉室江山,代有忠良,而不是他们这些寄生虫,吸血鬼,作威作福的肉食者。

  可惜孙继宗那会儿已经猪油蒙了心,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于谦是查漏补缺,并不算是折中来了。

  朱祁钰站起身来,笑着说道:“今日松江巡抚李宾言,说万国城今日有万国荟,于少保要不要同去看看,反正左右无事。”

  “陛下请。”于谦自然随陛下前往,万国城万国荟萃,集天下博览之集会,是由松江巡抚李宾言主持,每年一次。

  李宾言之名,已经响彻南洋、东洋、西洋,而且随着大明海贸的发展,他的名字就会响彻寰宇。

  唐兴借李宾言的名头,必然会让诸国商贾产生疑惑。

  这大明朝的松江巡抚李宾言,到底在松江府,还是在大洋之中…

  朱祁钰站起身来,刚走出别苑,就看到了早就等候的冉思娘。

  “参见陛下,见过于少保。”冉思娘对着朱祁钰行行礼。

  于谦赶忙回礼说道:“见过贵人。”

  冉思娘自然也要去万国荟,万一那些个不知检点的蛮夷女子对陛下勾勾搭搭,她就是陛下的护院墙。

  “今天这妆容,美不胜收。”朱祁钰在冉思娘耳边低声说道。

  “在外面呢!”冉思娘的满脸娇羞,虽然在榻上,她的确放得开,可是这在外面,她的脸皮还是薄的很。

  兴安一乐,一甩拂尘,大声的说道:“起驾万国城!”


  (https://www.20wx.com/read/643272/741265363.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