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看不起汽修工啊
王海滨一脸郁闷的坐进了212吉普里。
正如李卫东所料想的那样,王海滨一辆车也没能买到,即便是他手里有交通厅批复计划内的单子也没用。
当然,黄河厂也没有把话说死,他们只是表示产能不足,所以暂时没有车给王海滨,王海滨需要提车的话,要排队等候。
至于等候的时间,黄河厂也比较的明确,大概1986年的年中,就能提到车了。
王海滨拿着1985年的计划,却要等到1986年中旬才能提到车,这找谁说理去!
王海滨也知道,黄河厂不是真的没有库存,人家就是不想把车卖给你,故意找个借口先拖着。
拿着计划内的批条,人家却不给货,对于王海滨而言也是极其罕见的事情。王海滨也深知,敢于这么做的,都是有背景有实力的大厂,便是去找交通厅告状,也没有效果。
“不是我王海滨不努力,实在是这黄河厂欺人太甚了!”王海滨有些愤恨的深吸一口气,采购任务没有完成,回到青河以后,怕是不好跟公司领导招待。
作为采购处的处长,王海滨的工作职责就是为运输公司采购各种物资。计划外的物资,有时候比较紧俏,采购不到的话还情有可原,可计划内的物资还采购不到的话,那就是王海滨自己没本事了。
如今的王海滨,正是拿着计划内的条子,却提不到车,这足以让公司领导质疑他的工作能力。
“只能把责任推到黄河厂,就说黄河厂的产能不足,要明年才能提到车,反正黄河厂给我的也是这个理由。”王海滨决定甩锅。
发动了吉普车,王海滨驶向了招待所,他打算明天一大早就离开济城市,离开这个让他郁闷的地方。
……
李卫东给崔大山打了一个长途电话,要了一个星期的差旅假。电话中,李卫东并没有说自己要帮魏斌翻译日文书,只是说黄河厂有些技术问题,需要自己帮忙。
这个借口令崔大山很疑惑,一个修理工,能帮黄河厂解决什么技术问题?
不过有魏斌作保,崔大山倒也没有为难李卫东,痛快的答应下来。
对于崔大山来说,李卫东就是车间里的闲人,有他一个不多,没他一个也不少,没有李卫东在车间里瞎晃悠,崔大山还能落得眼前清闲。
在崔大山眼中,李卫东的价值,就是让自己掏出红色小本本。
于是李卫东便搬到了黄河厂的招待所里,专门帮助魏斌翻译那本日语书。
黄河厂招待所的条件的确非常好,招待所内的伙食也非常丰盛。以当时的标准看,接待外宾也绰绰有余了。
转眼间就过了五天的时间,李卫东已经将那本日文书翻译完毕,他打算向魏斌交差,顺便辞行,返回青河运输公司。
李卫东来到黄河厂的返修车间,却看到刘金龙正蹲在太阳底下抽烟。
“刘哥,魏主任在么?”李卫东开口问道。
“魏主任在办公室呢。”刘金龙开口答道,随后向着李卫东招了招手,示意李卫东走过来。
李卫东总到刘金龙身前,刘金龙才开口说道:“一会见到魏主任的时候小心点,今天魏主任的心情可不太好。”
“为什么?”李卫东开口问道。
“车子出了技术问题,目前还没找到原因,厂里的工程师,也都为了这件事情而心烦呢。”刘金龙开口答道。
李卫东没有详细询问,他告别的刘金龙,直接前往魏斌的办公室。
“魏主任,这本书,我已经翻译完了。”李卫东说着望向了魏斌,却发现魏斌顶着一对熊猫的黑眼圈,一脸憔悴的样子。
“魏主任,你看起来精神状态不太好啊!”李卫东开口说道。
“哎,别提了,有批车出了点问题,昨天晚上熬了一个通宵,可还是没找到原因。”魏斌开口说道。
“有批车?数量多么?”李卫东开口问。
“好几百辆呢!”魏斌说着,摘下了眼睛,揉了揉晴明穴,才开口说道:“我们厂去年生产的幺六二重卡,很多都卖给了兖矿,就是这批车出了问题,厂里让我们想办法,尽快解决,不能耽误兖矿的正常生产。”
李卫东点头表示明白,兖矿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国企中顶尖的存在,而煤炭供给关乎民生和经济的正常运转,保障兖矿的生产,更是一种政治任务。
黄河厂虽然很牛,是省重点企业,但是在兖矿面前,也只是个弟弟,兖矿要是停止运转的话,没有煤炭供应,华北和东北的企业得瘫一大片。
魏斌则接着说道:“虽然兖矿那边催的很紧,但这并不是我最担心的,我所担心的是我们的车存在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一旦那样的话,可不只是卖给兖矿那几百辆车,我们生产的这几千辆车都有问题。”
“如果是车辆设计问题的话,怕是要大规模召回了吧……”李卫东说到这里,才突然想起,八十年代的中国还没有“汽车召回”这一说。
“汽车召回?那是发达国家的事情。咱们国家可没有召回。若是车辆出现了问题的话,要么就将就一下继续开,要么就干脆停产了。”
魏斌苦笑着摇了摇头,接着道:“本以为可以靠着幺六二重卡打一个翻身仗,没想到还是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技不如人啊!”
说起来,这也是我们步子迈得太大了。我们厂的幺六二重卡,用了很多奥地利斯太尔的技术,其实按照原本的计划,我们打算用五年的时间,吃透斯太尔的技术,然后仿造出斯太尔重卡。”
魏斌说道这里,重新戴上眼镜,接着说道:“可惜时不我待啊,国家对重卡有需求,上面对效益有压力,我们厂也需要生存,所以就将斯塔尔的技术,跟我们厂原有的一些技术相融合,做出了幺六二重卡。现在想起来,这一步棋还是走的太急了,许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我们还没有研究透彻。”
斯太尔重卡是奥地利七十年代的技术,不过其中很多的核心零部件采用的都是西德货,所以国内在八三年引进的时候,这款车还能勉强算是世界一流水准。
负责引进斯太尔重卡的,是当时的中国重汽联营公司,重汽联营公司旗下有三家企业,非别是黄河厂、陕汽和川汽,也就是未来的中国重汽、陕汽和上汽红岩。
这三家企业逐渐吸收和消化了斯太尔的技术,到了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已经可以成功的仿制出国产化的斯太尔卡车。
从此以后国产斯太尔成为了中国重型卡车的唯一象征,整整影响了中国二十年,整个九十年代,国内的重卡全都是斯太尔。提起中国的重型卡车,指的就是斯太尔。即便是在今天,很多国产卡车中依旧有斯太尔的技术。
黄河厂曾经生产过中国第一辆的重卡JN150,再加上本事有一些技术储备,所以在得到斯太尔的技术之后,一年的时间就研发出了黄河JN162,并且推向了市场。
只不过这个仓促上马的JN162,小问题还是不少的,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根本就没有解决。黄河厂也是一边生产,一边检查故障,一边完善设计。
对于黄河厂来说,如果JN162重卡有严重技术缺陷的话,那将会是灾难性后果,整款车停产,黄河厂也要凉凉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黄河厂,重汽联营公司为了引进斯太尔的技术,六亿美金的外汇砸了下去,肯定得听个响。
重汽联营公司可等不到几年后慢慢消化斯太尔的技术,所以推出黄河JN162,尽快的带来经济效益,是势在必行的。车造出来了,而且卖的很好,重汽联营公司也能给国家有个交代,说明这六亿美金的宝贵外汇没白花。
……
得知幺六二重卡出现了难以解决的故障,李卫东反倒是心中一喜,修车是他擅长的,更何况他还有一个杀手锏。
李卫东开口问道:“魏主任,能不能告诉我,你们的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告诉你也无妨。兖矿买的那批车,有很多都出现了四挡自动脱挡的情况。”魏斌开口说道。
李卫东想了想,开口说道:“如果只是四挡自动脱档的话,那很有可能是变速箱四挡的齿轮出现了问题。”
“换过新的了,没用。该脱挡的还是脱挡。”魏斌摇了摇头。
就在此时,办公室外面传来了一阵争吵声。
“我都说了,肯定是齿轮衬套出了问题。”
“换成新的齿轮衬套,不一样是脱挡么?要我说,是变速规的问题。”
“变速规不也换过了么,故障依旧,所以还是齿轮衬套的问题,应该是设计时候有缺陷,我们没有考虑到。”
“那我也可以说,是变速规的有缺陷呢!”
办公室里,魏斌皱了皱眉头,站起身来走出房门,便看到两个三十多岁的工程师,站在一辆故障车前,激烈的争论着。
“张工和王工怎么又吵起来了。”魏斌无奈的叹了口气,然后走了过去。
见到魏斌走过来,两位年轻的工程师停止了争吵。
“继续吵啊!怎么不吵了?”魏斌板着脸说。
两人尴尬的笑了笑,显然是有些惧怕魏斌,其中一人开口说道:“魏工,我们没吵,就是进行一下技术交流。我认为是齿轮衬套的设计应该进行改进。”
“不对,是变速规存在设计缺陷。”另一人马上反驳道。
眼看着两人又要吵起来,李卫东却已悄悄走到了那台故障车前。
这辆车的的驾驶舱已经翻开,露出了里面的机械零件。
黄河JN162采用的是可翻转驾驶舱的设计,这对汽车修理工来说是非常友好的,修理工不用再爬上爬下的钻发动机舱。
李卫东探头望向发动机舱,发现车子的变速箱已经拆开了,露出了里面的齿轮。
“四挡自动脱挡么?”李卫东眉头紧皱,仿佛是陷入了回忆。
片刻后,李卫东仿佛想起了什么。
只见李卫东开口说道:“魏主任,两位老师,我想我已经知道故障原因了。”
众人同时扭头望向李卫东,两位工程师更是发觉,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个生面孔。
“魏工,这是谁啊?”王工率先开口问道。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来帮我一点小忙,翻译一些文件。”魏斌随口说道。
“翻译?是汉东大学的大学生么?”这次询问的是张工。
李卫东摇了摇头:“不是,我是个汽车修理工。”
张工和王工的表情同时一变,眼神中不由自主的透出一缕不屑来。
那王工更是开口说道:“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变速箱设计的问题,你一个汽修工,就别来添乱了。”
“这两个工程师,是看不起我这个汽修工啊!”李卫东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今天必须要露两手了。
(https://www.20wx.com/read/643476/621767996.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