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文学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79章 关起门来才能说大逆不道的话

第379章 关起门来才能说大逆不道的话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总是最冲动的,渴望建功立业、一朝成名。

  何况杨修这种人,本性就按捺不住。

  蒙袁绍垂询,他滔滔不绝地先把刘备的善意和要求说了一遍。

  “久闻袁公仁民爱物,以天下为己任,想必袁公也听说了,朝廷关中之地,因李傕残害、天灾人祸,蝗旱震接踵而至,民不聊生,以至天子都避祸弘农,朝廷不安。

  袁公海内人望,当此之时,岂不该急朝廷之所急,供天子以衣食。并鼓励商贾贩卖河内余粮至关中,解民倒悬。关中终究也是朝廷畿内、首善之区。收其民心,让百姓称赞袁公盛德,便是让天子近臣士庶称赞袁公盛德,袁公岂有意乎?”

  杨修内心,其实来的路上这半个月,早就想好了一套更加赤裸裸诱之以利、剖析利害的说辞。

  但现在旁边谋士太多,有些人未必跟袁绍一条心,有些人则是正人君子拉不下脸,所以只能先拿冠冕堂皇的利益铺垫。

  杨修不提关中百姓已经是刘备控制的子民了,只说那是“天子近臣士庶”,也是引诱袁绍注意与朝廷中枢的普遍良好关系。

  可惜的是,袁绍历史上在献帝东迁的过程中,都懒得给皇帝提供物资,装聋作哑,这时候又怎么会因为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改善关系和民间口碑”,就拿出钱粮来呢?

  陪席三谋士中,以审配最为务实,他立刻帮袁绍开口:“杨公子,尊奉朝廷,自是为臣者应有之意,实不相瞒,骠骑将军日前刚刚从河内拨付了一笔钱粮,让人由黄河水路运至小平津,转济弘农、雒阳,以奉天子。

  但关中之地,路途遥远,又有陕峡之险阻隔,水路不通。若水陆交替转运,又要经过白波贼盘踞之地,实在难以运达。事有轻重缓急,我们供奉天子,已经是竭尽所能,公孙瓒新灭未久,幽冀皆疲敝,实在力不从心。”

  杨修提醒道:“审从事此言谬矣,供奉天子,自然是无偿的,可周济关中是有利可图的商贾之事,知要袁公鼓励,并不用袁公亲自贴钱粮。如今京兆尹已经把长安粮价涨到四五千钱,南阳袁术都已忍不住厚利,沿武关道丹水、粮船络绎不绝,获利颇丰。只是南阳余粮不足以供应百万人口,汉中王才特地让我来提醒袁公,共襄盛举、共分其利。”

  袁绍也是个比较“节俭”的,既然审配都帮他把困难说了,而杨修又“不小心踩坑”提到了他不想听到的袁术。

  所以袁绍也眉头一皱,顺水推舟:“帮助朝廷自然是应该的,但力有不逮,也只好先挑最紧要的帮。其余待河北安堵,从长计议。至于你说卖粮有利,本将军不是蝇营狗苟逐利之徒,一件事做与不做,与利无关。”

  袁绍说罢,郭图就在旁边帮腔:“昔管仲以鲁缟之利,诱鲁人舍本逐末、弃农重商。鲁人入彀后,管仲便不许齐人买缟卖粮,鲁遂粮荒,国势大衰。

  方今天下大乱,岂可为财货之利而轻损积贮?主公不贪商贾之利,重本重民,圣明可比齐桓公矣。”

  反正郭图总是最后冒出来总结陈词的,要等袁绍自己倾向于哪一派观点、彻底暴露出来之后,郭图就负责解释这一派观点的英明正确性。

  杨修见状,知道再直接纠缠下去没有意义,便淡然一笑,先转移到下一项诉求。

  他也听闻过袁绍的刚愎自用,做过一点研究,知道每次郭图捋顺毛之后,最好别直接开口硬扛反驳,没好处的。

  杨修侃侃说道:“既然河北积蓄不足,汉中王也不会强人所难。不过审从事刚才提到‘河东转运不易’,汉中王此番遣修前来,正好也有一幢诉求,与此有关。

  如今天下复宁,天子得以不被挟制,外镇将领之间,以朝政派系不同而导致的攻伐,也该平息了,同为汉臣者,岂能自相图害?若有不从者,便是不尊天子,其余诸侯当共伐之。

  而并州、河东之地,自中平元年黄巾乱起,至今余孽未平。张燕、郭太分拒数郡,祸乱地方,汉中王欲与袁公确权明责、定纷止争,确定双方该各自为朝廷分忧多少。

  汉中王以为,上党张燕,可继续由袁公平灭,而河东、平阳之地,郭太、韩暹等人,待关中恢复元气,汉中王自会派遣前将军复定之。双方都不过界,将来便以沁水、高都为界。”

  杨修提到的边界,其实就是河东郡与河内郡、并州上党郡的交界。沁水南北走向,把东西两侧分得明明白白。而河内与上党之间,有太行山最南部的余脉为界。

  这个地方,其实关羽五年前路过的时候,就跟杨奉他们打了一仗,还灭了杨奉、收降了徐晃,便是战国时大名鼎鼎的秦赵长平之战古战场。

  不过,杨修宁可多说几个字,也不想直接简称,因为他不希望提醒袁绍——如果答应了这么划分山西的势力范围,等刘备和袁绍彻底灭了乱贼长成完全体之后,双方就会形成“战国秦赵之势”。

  历史上,长平之战前,汉末河东郡这块地方,本来就是韩国的,被秦国攻下了,导致韩国的上党郡与河南的韩国主体隔开,成了飞地,韩上党郡守不想降秦,才转而降赵,才有了后来的长平之战。

  所以,杨修今天跟袁绍提议分赃的土地,就相当于“秦韩之战”中韩失去的那部分土地,而且连边界分法都跟当初秦赵分韩分得一模一样。

  刘备是秦,袁绍是赵,那对袁绍多不吉利?所以不能点破,免得袁绍迷信不爽。

  当然严格来说,刘备比历史上的秦还少掉陇地(灭了郭汜之后就不少了),但多小半个楚。

  而袁绍比历史上赵的全盛之地,还多了大半个燕(除了辽东以外的燕),以及半个齐(青州)。

  对于杨修的这个提议,袁绍的谋士们当然也要跳出来挤挤水分。

  今晚一直没捞到机会的辛评开口说道:“关中凋敝,远胜河北,为国锄奸,却是刻不容缓,除恶务尽。若是骠骑将军扫平张燕之后,郭太、韩暹依然为祸地方,汉中王却腾不出手来,我等怎可为了私谊而坏国家大事?

  何况汉中王还有更重要的重任要解决吧?李傕死后,朝敌郭汜依然盘踞凉州,相比之下,郭太韩暹只是小疾,汉中王应该先轻后重、因时制宜,岂可胶柱鼓瑟?”

  杨修始终保持微笑,也不反驳,等辛评说完,才“善意”地说:“辛从事可是河北旧臣了,汉中王与右将军时常提起,七八年前,贾刺史执掌冀州时,辛从事便急公好义。辛从事之言,自然也是忧心国家,可惜也有预估失误之处。”

  辛评当年作为贾琮的文学从事,帮刘备、李素引见沮授,在贾琮那儿进言劝贾琮派遣刘备、李素去京城报告张纯反情,可见他跟刘备的利益关系也是说不清楚的。杨修这是提醒他恰到好处,别把自己绕进去,袁绍对谋士的动机可是向来多疑。

  亏得杨修不知道李素当初还给辛评送过金饼,要是连这点都知道,杨修今晚根本就不会给辛评机会开口。

  辛评闭嘴之后,审配、郭图又纷纷杂杂说了一些,无非是“如何与刘备亲善应该注意方式方法,连袁术都做过的事情,主公也未必要再去效法。”

  一时之间,杨修的劝说似乎陷入了僵局。

  杨修还有最后一根杀手锏,那就是他秘密带来的人证、曹操手下的薛悌,不过这个杀手锏不适合在跟袁绍分析清楚天下大势、外交利弊之前就摊牌,那样效果就不能最大化了。

  所以杨修决定忍一下。

  他拱手奏道:“袁公,既然双方有心和睦,其他都是小事。修本有一言,事关国家纲常正朔,然不易酒宴相商,对朝廷与天子恐有不敬,还请袁公后日拨冗详谈,修有利于袁公根本的肺腑之言相告。”

  他这是要袁绍“屏退左右”了,不是他想骗袁绍,而是有些话当众说出来,有点大逆不道。

  袁绍倒也有点小聪明,听出这个意思了,但他还是表现了一下自己对下属的信任,板着脸训斥:“事无不可对人言!我袁本初光明磊落,诸公也都是心腹,有什么话,若是不便酒后相商,明日可再来幕府公议!”

  不过,虽然明面上示好了身边的谋士,酒席散了之后,袁绍还是私下借口“询问杨修母亲安好”,召杨修夜议,谋士们也都不知道。

  杨修的母亲是袁家人,袁绍问问亲戚情况,这是天经地义的。

  谁让袁绍内心,确实很想听一些“大逆不道”,但又不好意思在人前说出来的话呢。

  他竟然隐隐有些期待,杨修能说出多大逆不道的话来。

  “现在没有外人了,有话就说。”

  杨修左右一看,恭敬拱手:“袁公可知如今天下大势?又可知天子得救、回驻司隶之后,天下诸侯谁人得利、谁人受害?四方虎征,已有三四年之久,将来又有哪些征伐还能名正言顺继续下去?”

  袁绍面不改色:“请试言之。反正本将军公忠体国,绝对不会受其害。”

  杨修振作精神,分析道:“天子回朝,且不被权臣贼将挟持,对天下诸侯最大的影响,就是从此之后,只要天子在一日,他们就不能再肆意互相攻伐、争夺州郡。

  此前数年,如曹操灭陶谦、袁术杀陈温、孙坚取江东、汉中王杀张津、乃至明公之灭公孙瓒,或以报仇为名,或以所被攻伐之敌听国贼乱命为名,想要出兵总能找到借口,这样的日子,已然一去不返。

  因为如今的天子是自由的,听朝廷的命不再是听乱命,抗朝廷的命也不再是清君侧。明公灭公孙瓒这一次,好歹还被天子划线、定为以顺诛逆,追认了,可将来呢?明公已经想好了后续扩张势力的借口、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了么?”

  袁绍心中一凛,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主要是原先也没必要。他跟公孙瓒打了那么久,现在忽然有点空虚,还没想好下一阶段的敌人是谁,也就没来得及把心思浪费在找借口上。

  他倒也诚恳,更主要是现在没有旁边人看着,不用担心丢面子,所以他非常虚心地求教:“德祖请细言之!”

  杨修抖擞精神,继续分析:“当今之世,明公要想清楚几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要分清楚哪些是‘汉臣’,哪些是‘国贼’,哪些还能继续讨伐,哪些要另外设法找借口。

  我请为明公分析:西凉郭汜,金城韩遂,那依然是国之大贼、天子钦定朝敌,人人得而诛之,但凉州糜烂,夺取也没多大好处,何况如今局势,那是只有汉中王未来可以励精图治谋取的地方。

  其余黑山张燕、白波郭太韩暹,也都是积年巨寇,黄巾余孽,不是汉臣,人人得而诛之,夺其地而有其民,是忠君的体现。

  河套五郡,南匈奴伪单于之地,也是叛汉势力,先帝时就已定于夫罗、呼厨泉等亲汉贤王为正,五郡胡人为逆。此地汉中王可以略取,明公也能略取,不过距离明公稍远,且需兼并沙漠之众,绝鲜卑、乌桓。

  华夏北方,未来数年可以继续合法攻取无需借口的,就只有这四股势力,或是如果还有零星的黄巾冒出,周边州牧也能大喜扑灭——比如曹操、袁术,若是他们的辖区内又有黄巾冒出,他们自己固然该第一时间平灭。

  但如果在两方交界的地方有黄巾冒出,这时候就看谁远见卓识、眼明手快了。比如,我们假设兖豫徐三州交界处的小沛,若是再生贼乱,则无论小沛此前是袁术还是曹操的领地,只要哪一方手快把这个黄巾平了,平完之后那块地界便归他了。

  所以,我可以估计,只要陛下还在雒阳、貌似中立没有被挟持,未来中原腹地无贼之区,诸侯说不定会故意引诱对方的郡县陷入黄巾贼乱,然后从黄巾贼手上夺过来,以避免‘汉臣互相攻伐,形同目无朝廷,招来其他汉臣共伐之’的窘境。

  再看南方,南方腹地如今已经瓜分完毕,汉臣之间,同样只有用上述的借口阴夺友军之地。但是在南方边缘之地,依然有大量可以无需借口即攻灭的蛮夷。

  孙策如今假借尚未清楚朝廷近况,装聋作哑,迅猛狂攻王朗,图的就是希望在朝廷安抚四方之前,造成王朗已灭的既定事实。

  而后闽中之地多为山越叛乱、并无朝廷汉臣把守,则孙策可以继续往南兼并土地、繁衍控制人口。刘表所掌豫章郡,也与闽中接壤,也可渗透山越,日渐增强势力。

  至于岭南士燮,原本不过两郡之地,而阿附李傕的伪交州刺史去年就被赵伏波将军斩杀。天子如今听信汉中王,若以天子明诏、礼法完备,另封交州牧,则士燮等交州各郡的太守,也只能名正言顺归附,甚至无需动兵。

  所以,只要现状维持下去,对于位于天下四周、接壤反贼、蛮夷的诸侯来说,未来还有动兵扩大土地人口,发展势力的机会。而对于位于天下腹心的诸侯,如袁术、曹操,则是最不利的,因为他们只要被汉臣的身份束手束脚,他们就不能再随意发动战争开拓了。养兵少则担心周边诸侯侵吞,养兵多而无战,则徒费钱粮。

  由此观之,在那些反贼、蛮夷被大汉诸侯吞并完之前,明公与汉中王、孙策三方,甚至包括辽东糜竺,是最不急于改变现状的。你们可以联手,各自往蛮夷之地扩张势力,把大汉声威往异域传播。一两年后,若是诸贼尽灭,到时候,你们才需要跟袁术、曹操一样急切,开始考虑是否要改变朝局现状。”

  杨修这番话,说到这一步为止,都还是没有大逆不道的成分的,而且隐约点出了“曹操袁术甚至刘表,现在是一类人,而刘备袁绍孙策这些可以往边地发展的,是另一类人”。

  这样,也是暗示袁绍,至少几年之内,他跟刘备是需要维护同一套天下运行法则逻辑的人,在这个阶段内,应该是盟友。

  这些话,也是杨修出发之前,李素就跟他稍微分析过的,李素也点头了,认可这些话可以跟袁绍说,哪怕将来袁绍说“这事儿是刘备和李素跟我说的”,也不用怕承认。

  同时,李素之所以默许杨修强调这一点,也是因为他觉得这样跟袁绍说,对整个大汉是有好处的。因为在这段因为新法理形势导致无法对内内讧的时候,边地诸侯要继续扩大势力,就只能去打蛮夷,这对于“强汉削狄”是有好处的。

  当然这种潜在盟友的暗示能持续多久、到了下一个阶段会如何,那就要继续分析了。

  袁绍果然听得频频点头,忍不住追问:“那下一阶段呢?德祖,你倒是说说,边蛮与黄巾余孽尽数扫除之后,天下又该是谁与我为友?”

  杨修智珠在握地说:“那就要看下一阶段,天下向何处去了。而且要看,目前阶段受害的袁术、曹操,或者刘表,谁会对现状最先不满、不甘心看着自己慢慢失血而其他边地诸侯慢慢壮大、最后不满到足以让他有胆子跳出来当出头鸟,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首先可以表现为‘忍不住以汉臣身份直接攻打其他汉臣夺取地盘’,然后被早就忍不住的其他诸侯找到借口群起而攻之、最后反而受害被瓜分其地。

  更有甚者,还有一种愈发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就是再次残破司隶,把头重脚轻、强枝弱干的朝廷中枢给……”

  天地良心,这些话绝对不是李素教杨修说的,完全是杨修仗着跟袁绍亲戚关系,想两头卖好立功,所以私下里说的。

  袁绍都忍不住听得肾上腺素飙升:“这……天下已经太平,还会有这样的逆臣嘛?不可能吧?”

  ——

  五千字,今天还有一更四千字,算还一更。还清堂主舵主们的欠更,至于打赏人次数,我重新算一下,目前居然欠了五更。后续调整,具体看作者流言。


  (https://www.20wx.com/read/645406/630735166.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