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文学 > 抢救大明朝 > 第331章 谁要思过?

第331章 谁要思过?


  “千岁爷,您看这里还行吗?”

  问话的是神宫监掌印太监李继周。自打朱慈烺掌控了南京城后,他就成了孝陵就归了神宫监主官。李继周还奉命从原先的孝陵卫军户中募集了1400人,再加上200名净军,组成了新的守陵协,由净军火铳太监出身的元帅府千户许景弥担任协统。

  守陵军不再是班军,而是拿饷的募兵,不过他们原则上不会上前线,只好混年功拿土地。不过训练起来也没那么严格,不必“697”,军饷也比其他新军高百分之五十。怎么看都是很优厚的待遇!

  而原本的孝陵卫军户,现在都免除了军籍,成了寻常的民户。孝陵卫的土地是不可能分给他们的,不过他们却可以继续租种原本属于孝陵卫的土地——这其实也能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

  因为租种军屯卫的土地需要支付的田租很低,以孝陵卫所辖的上等水田为例,一亩水田一年的租金仅仅只有七斗大米。

  而一亩上等水田年产的大米,怎么都不会少于三石。三石缴七斗,即便扣除杂七杂八的成本,一亩土地还可以净赚两石。一户租上十亩,一年就能有二十石的净赚。以南京的米价,在扣除一家所需的口粮后,怎么都能有30两银子的收入。

  如果再种上一亩两亩的菜田,养上一点牲畜家禽,生活还是非常过得去的!

  当然了,这一亩收取三到七斗的田租比例,比起之前的军屯、官田所取田租的数目,其实是大大增加了!

  之前大明的田税总额里面是包括了官田田租的!在包括田租的情况下,明朝田赋收取最多的洪武年间,也不过3300万石......按照当时的民田、官田数目平均,大约就是一亩一斗。

  而到了明末,在册的土地数目都有七亿多亩,比洪武年间大幅增加,可是田赋却只有两千万出头,有时候还收不足!

  与此同时,老百姓却觉得负担极重,到了要造反的地步......其中的原因,当然就是国家失去了对土地和人口的直接掌握,只能乞食与士大夫!

  不仅田赋要靠士大夫的恩赐,连军屯官田的租子,也得让士绅过上一遍手,国家收得再少,和种地的农民是没有关系的。

  而朱慈烺在抄了南京勋贵和世袭武官的家,又夺了他们世代把持的卫所之后,就将得到的土地(包括官田、私田、隐田、军田)一律划为军屯田,归入军屯卫,然后再由军屯卫下面的屯所和租种土地的佃户直接签订契约。

  在军屯、勋贵和盐商土地集中的应天、太平府、镇江府、滁州、扬州府境内,截止崇祯十七年底,已经有1000万亩的土地完成了“军屯直辖”,另外还有超过500万亩土地被分配给了克难新军的中下级官兵。

  光是这1000万亩,每年就能收到600多万石的租子(这一带田土质量比较好),在扣除了“管理费”后,可以上交到大元帅府军屯卫仓库中的大米,仍然能超过500万石......

  如果已经没收到手的5000万亩(包括清理出来的军屯和官田)中的4000万亩都能完成签约(余下的大部分都要分配掉),那么收入将能达到2000万石,即便扣掉百分之二十的“费用”,也能有1600万石入库。

  整个东南(还不包括山东、河南,那里是前线省份)的官田、军屯、隐田的数目,怎么都能超过一个亿,如果都能拿在手里,也不用收什么田赋了,收租子都四千万石了!

  而大明全国的农田,账面上的数目就有七亿多,实际上怎么都超过十个亿了,其中的官田、屯田,没有三亿也不少于两亿!

  那么多的田,居然只能收到2000多万石的税,还因为几百万两的加派弄到了民不聊生,天下皆反的地步,这到底是谁的过错?

  这事儿,也该到了要挑明白,说清楚的时候了。

  “千岁爷,您看这里会不会太简陋了?”李继周看着朱慈烺陷入了沉思,又提高了嗓门,“要不要在好好扩建一下?”

  “还要扩建?”朱慈烺一愣,回头看着李继周,“不过就是个思过宫,你要修得多富丽堂皇?”

  李继周眉头皱了皱,还想继续劝说,就看见两个骑马的净军连辔而来,远远就已经大呼:“皇爷到了,快快准备迎驾!”

  在思过宫的院子内静静等候的官员军将们立即纷扰起来,分班列队,文官由内阁首辅魏藻德带队,军将则由大元帅府军政卫都指挥使吴襄带队,一起向宫门外走去。

  朱慈烺回头看了一眼李继周,“孝陵卫旧城那边准备得如何?”

  李继周道:“都安排好了,足够让随驾而来的官员居住了。另外,灵谷寺内也整理过了,也可以住下不少人。”

  “享殿呢?”朱慈烺又问。

  “已经翻修过了。”

  “好!”朱慈烺点点头,“走,咱们去迎驾吧。”

  此时此刻,下马坊外,所有的车马全部停止了前进。崇祯皇帝在众人的注视下,矫健地从马背上翻下来。他这几个月虽然“沉迷女色”,可是并没有忽视锻炼和休息——他还想着有朝一日亲率大军北伐燕都呢!当然不能把骑马射箭的本事给丢了。再加上睡眠也充足,也没那么多烦心事儿缠着了。几个月下来,这个沉迷酒色的昏君居然显得荣光焕发,看上去还年轻了几岁,而且还结实了不少。

  崇祯下得马来,也不等朱慈烺带人出迎,就步履矫健,带着后面的三十三王还一群内官宫女妃嫔公主,大步向前,就往思过宫而去。他知道下马坊外有一处供祭扫孝陵的帝王官员休息更衣的行宫,但是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被修葺扩建,还命名为“思过宫”了。他健步如飞,带着一群太监宫女走在前面,走了一会儿,就到了思过宫外,已经有提前抵达的官员出来了,乱纷纷的向他下跪叩头。

  崇祯皇帝这才立住脚步,不经意间一抬头,正好看见朱慈烺亲笔所题的“思过宫”牌匾,顿时就是脸色剧变!


  (https://www.20wx.com/read/646228/465066546.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