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文学 > 大明世祖 > 第九十四章代州

第九十四章代州


中元节前夕,街头巷尾还陆续着散发着纸钱味,些许的碎屑在角落堆积,显得很是醒目。

        由于正处三伏天,为了怕引起火灾,代州城要求白役、衙役四处巡逻,要求那些刁民们去城外。

        “陈大闹,该去巡逻了。”

        耳边传来了呼喊声,对此,陈英只能从竹椅上起身,嘎吱嘎吱的声音不减,他身着红黑色想间的长袍,穿上破旧的步靴,别上棍子就出了门。

        此时,灶台上只有他的妻子在忙活,见着他起身,忙塞了两块菜饼入怀:“今天天热,免得中暑了,多喝点凉茶,到时候请大夫又要费钱。”

        “呸,你这婆娘,就知道钱。”

        陈英笑骂一句,嘴里咬着饼,施施然地出了门。

        在他家门口,一个同样穿着红袖黑衣的白役,脸上发腮,双目圆溜溜地不耐烦。

        此人是他的好友,唤作石勇,同样也是白役出身,腰间别着木棍。

        由于大明朝属于火德,所以衙役的皂服中,袖口和脖颈处都带着一圈红色。

        同时,有编制的衙役胸口会有一个大大的衙字,而白役却没有。

        除此以外,衙役腰间挎刀,而白役却只能别木棍,远远不如其威风。

        陈英同样是个白役,每个月领着衙门的半块银圆过活,而有编制的衙役,每年十块银圆,十石禄米,是其三四倍之多。

        在升迁上,普通的衙役能升至班头,正九品官,正是入流品。

        而陈英这样的白役,普通的班头就能决定其去留。

        唯一的指望莫过于缺了人手优先入编罢了。

        “格老子的,这大夏天还得巡逻,真不是人干的。”

        石勇见到他来,抬头望了一眼天空,只见太阳露出了半边脸,立马骂咧咧起来。

        “头今天可来?”

        陈英吃着饼,一边问道。

        “大老爷的吩咐,谁敢不来?”

        石勇随口道:“在荒字铺等咱们呢,不过也只是点个卯,巡逻这件事还得是咱们。”

        “一群刁民,就不知道去城外烧吗?”

        陈英叹了口气:“进城还得一文钱,谁舍得?”

        “不过这今天太阳比昨天还要红,那是会更热了,得小心点。”

        石勇忙附和着。

        两人聊着天,吃的饼,嘴上抱怨着天热,但是街道两旁早就摆满了摊子,一个个的小贩已经开始叫卖起来。

        见到两人,小贩们一个个不自觉的小了声,蜷缩了些,生怕惹得二位不快。

        虽然在官场体系中,白役属于不入流,但是一身皂服,本身就代表着朝廷的威严,哪个庶民敢轻易招惹?

        只有那些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才不屑一顾。

        甚至许多百姓在其走后,对其背影露出羡慕状。

        “穿上一身官衣,立马就不一样了。”

        “是啊,到底是吃皇粮的,多威风。”

        沿路,一些青皮游闲遇到二人,也忙躬身行礼。

        在威风八面的地痞,也不敢招惹官家人。

        陈英二人享受着威风,慢慢地来到了荒字铺。

        绍武改革,对于前明时期的坊厢制度进行了改革,前面实行字铺制。

        即,按照千字文的顺序,将整个城池划分为一个个的字铺,天字铺,地字铺等,每个字铺约莫百来户,几乎都在同一条街道。

        不记户籍,只论房产。

        盗贼,救火,徭役,赋税等,几乎都囊括其中,简单快捷。

        每三五个字铺,都有一衙役负责,白役驻守,是他们的驻地。

        这种模式,直接斩断了宗族势力对县城的控制,让衙门对整个城池的控制达到了巅峰。

        要知道在以前,皇权不下乡,可不是说县城没了宗族,只是县城是衙门主导罢了。

        而如今的县城,则是衙门占据压倒性优势。

        无论是奴隶时代还是封建时代,城池永远是生产力和财富的集中地。

        字铺加强城市控制,三老则是伸触角,两者相结合,从而让衙门的权势迈入顶峰。

        抵达荒字铺后不久,附近几个字铺的白役也过来汇合,至到辰时,衙役冯翔才打着哈欠,甩着长刀走了过来。

        刚进来,他就一屁股坐在了躺椅上,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道:

        “还是按照老规矩,你们几个每隔半个时辰巡逻一遍,碰到了那些不识规矩的刁民,立马拷上。”

        “是!”众白役十二人,高矮胖瘦齐全,但其实全部都绷着脸,不敢有所异议。

        “头,这是李家的包子,正经的羊肉馅,汁水足,您尝尝。”

        这时,一个胖乎乎的白役忙从怀中掏出了油纸包的四个包子,陈英窥之,其露出胸口已经烫得通红,但脸上却满是恭敬,混不在意。

        冯翔吃了一口包子,眯着眼睛,似乎没看到其胸口:“不错,有心了。”

        胖白役忙笑着拍起来马屁,惹得后者哈哈大笑。

        陈英与石勇相视,都觉得自己还是不够用心。

        而在一旁,许多手中拎着点心的白役,后悔不迭,还是晚了一步。

        待陈英离开了字铺,耳旁就已经隐隐约约传来了冯翔的打呼声。

        这让一旁的石勇羡慕不已:“咱什么时候也能成了真正的衙役。”

        “等吧!”

        陈英心中何尝不是羡慕嫉妒,他酸溜溜地道:“就盼着他们有一家出了秀才,或者绝了嗣,亦或者恼了大老爷……”

        石勇越听越不是滋味。

        衙役虽然地位较低,但也只是相对于那些科举出身的官老爷。

        衙役们如今编入民籍,子孙可以正儿八经的考取功名,但有得必有失,其编制就不再是铁饭碗。

        朝廷有规定,但凡有人取得秀才功名,其父、祖、兄,都不得担任衙役之职。

        如此一来,就经常能够空出位置来,让朝廷进行安排,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加强中央集权。

        吏部贯彻圣谕,将地方胥吏的位置四分。

        三成为退伍兵丁,三成为省试安排。

        另外三成,基本是属于父死子继那一套了。

        剩余的一成,则是知县任免,属于其特权了,毕竟人家也是需要一些自己人。

        至于为何保持父死子继,无外乎是为了维持住衙役的整体素质。

        衙役子弟自幼熏陶,对于衙门的规矩,地方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如果都是一些新人,对知县控制地方就难了。

        例如仵作,没点专业性还真不行。

        所以目前地方上的胥吏,世袭的只是保持一部分比例,而且还越来越少。

        白役们也有了盼头。

        虽然是临时工,但衙役的选拔一般是他们之中挑选。

        顶着大太阳,陈英实在遭不住,逛了一圈之后就找了个凉茶铺子,直接坐下:

        “来两杯凉茶。”

        “好咧。”小儿很识趣,不仅上了两杯凉茶,还上了两碟点心。

        二人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点心,望着忙活生计的百姓,一时间倒是悠闲。

        “听说了吗?山东那里出了大案子,有人谋害朝廷命官,皇帝老爷大怒,杀的人头滚滚啊……”

        “瞎说,公报上说也只杀了几个人,哪来的人头滚滚——”

        “你这就不懂了,这是为了安民心,私底下不知杀了多少人呢。”

        茶铺中坐着的,不是奔走的行商,就是小有身家的百姓,一个个的喝着凉茶乘凉,聊了起来。

        其中一个胖子,手中甩着大蒲扇,大口饮了一杯凉茶,一只脚踏在了木凳上:

        “我与伱们说,当时皇帝姥爷都气到了,就用平日里喝水那金碗,让人炼了一把尚方宝剑,直接让钦差砍人。”

        “本来那些贪官硬着呢,一见到这含有龙气的金剑,立马就咕噜咕噜的倒出来,根本就不敢隐瞒。”

        “再然后,到处都派遣了钦差,就为了抓那些贪官污吏,给咱们老百姓做主。”

        “那,咱们山西有吗?”一个弱弱的声音问道。

        “当然有。”

        胖子扯着嗓子道:“咱山西可是人杰地灵之地,地里不知道多少金银财宝呢,那些贪官们还不得使劲来刮地皮?”

        “咱们等着好些看吧,咱们到时候多预备几个臭鸡蛋就行了。”

        这一番话,惹得了满堂彩。

        而这时候,掌柜的也走过来:“各位客官,我这两天特地花大价钱请来一位说书先生,就是为讲讲山东那件子事。”

        “好——”

        一时间,叫好声不止。

        陈英听了一会儿,低声道:“看来大老爷要慌了。”

        石勇幸灾乐祸道:“也不知查不查胥吏衙役……”

        衙门中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都看着上头人走。

        “拔出萝卜连带泥。”陈英低声笑道:“只要出事了,自然是免不了的。”

        “希望吧!”

        听完了书,眼瞅着太阳弱了些,二人继续开始巡逻起来。

        及至夜里亥时才止。

        就这般辛劳了数日,待到中元节时,整个代州城忽然就严整起来。

        白役们又开始忙活。

        疏通下水道,清洁街面,整修屋舍,这些都有他们的身影。

        陈英大为不解:“就算是钦差老爷来了,也不至于如此吧。”

        石勇则知道一些内幕,附耳低声道:“听说是代州伯回来扫墓,咱们知县老爷准备拍马屁呢!”

        闻听此言,陈英肃然起敬:“原来是伯爷回来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代州人,对于代州伯孙世瑞他可是了解的一清二楚。

        当年三边总督孙传庭提拔当今皇帝,亲自给其取字,最后更是连军队带将女儿交给了他。

        这才有了皇帝的起家。

        所以到了新朝,孙传庭长子孙世瑞就被封为代州伯,是那么多勋贵中唯一不是因为军功而封爵之人。

        如今的太子,更是代州伯的外甥,其富贵连绵,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而代州伯本身也是有能力的,历任学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职,如今更是传闻其将就任总督。

        无论是哪个地方的总督,对于知县来说都是碾压。

        人家说上一句话,就足以决定其前程。

        想到这,陈英不由啧啧道:“我家要是代州伯的亲戚,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啊。”

        “别做梦了。”

        石勇摇摇头:“这位伯爷这些年来一直在外地当官,就算是府宅也搬到了北京城,咱们代州的那个祖宅,一年都回不到一次。”

        “亲朋故旧没能力,没资历,人家根本就不会举荐。”

        “咱平头百姓,还不如盼着钦差老爷过来,拔出萝卜带出泥,给咱转正吧……”

        “没错。”陈英点点头:“还得是钦差。”

        而这边,在县衙中,已经摆起了酒席,宴请了宾客。

        知县笑着举起酒杯:“整个代州城到现在还流传着孙公的事迹,家家孩童都是以其为榜样,美名流传。”

        “孙公子能够回乡,见见家乡父老也好。”

        坐在他面前的,是一位二十五六的贵公子,其唇带薄须,面冠如玉,出尘的气质一看就不是山西人。

        但他的祖籍,就是代州。

        孙世宁看着眼前的知县,虽然只是秀才的身份,但他却一点都不畏惧,甚至打心底还有一些轻视。

        寻常的高官宰相见多了,区区的知县已经完全不被他放在眼里,要不是他老家的父母官,他还真的不会抽出时间来见面。

        叫他看来,这纯属于浪费时间。

        “老父母客气了。”孙世宁轻声道:“如今代州百姓和睦,德化兼备,已然是山西一等一的县。”

        “这一切还多亏了老父母啊!”

        “哪里,哪里!”

        两人客气地喝着酒,气氛越发的融洽。

        孙世宁心中淡然。

        这些年来,孙家不断地在代州兴建社学,修桥铺路,自然名声是越来越好。

        每一任的代州知县,都不过是蹭了其好处罢了。

        此时他回家,不仅是为了祭奠父亲,跟着为了八月的乡试。

        虽然孙家已经搬到了北京城,但籍贯却依旧是代州,毕竟无论是祖墓还是祖宅都在代州,根本就逃脱不了。

        而孙世宁考取举人,为了避免引起非议,影响到未来的仕途,所以他顺理成章地回到老家山西参加乡试。

        当然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北京的压力太大,名额虽然多,但架不住人也多,乡试过关太难。

        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高官公卿,不缺钱不缺良师,其质量属实不差,与后世北京截然相反。

        在无法作弊的情况下,首选自然是难度低的山西了。

        (本章完)


  (https://www.20wx.com/read/646576/751528339.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