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举步维艰
眼睛发亮的老朱侧过身拍了拍自己的宝贝儿子道:“标儿,咱这也是为了往后你有无数的良才可用,所以你得尽心,什么茶马司纸钞之类的都多弄一弄。”
朱标闻言脸色一下就垮掉了,基层教育哪有那么容易,据他所知历史上老朱也弄了不少社学,但成效并不算多显著,只能说是在开国帝王绝对权威下的一次尝试。
主要的原因就是,老朱大张旗鼓地建立这个教育系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朝野从上到下就没有几个人真正赞同这个政策,一些官员是考虑朝廷承受不住这么大的财政压力,还有一些是打心眼儿里的抗拒。
尤其是世族大家出身的官员,他们有很多本就是靠着亲族举荐入朝为官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全家老少都读书识字了,至于普通百姓则是大字不识一个。
表面上的教育繁荣完全就是政治强制的结果,但凡皇帝的注意力有所转移,这些徒具形式的教育系统也就毁于一旦了……
尤其是后来朱棣夺位后为了稳固统治基础,自然要拉拢世族乡绅承认他的正统,加上大明越来越严重的财政问题老朱定下的这个教育制度也就不了了之了。
说到底子上还是资源的问题,朱标在凤阳命全旭培养的三万多锦衣卫都接受了一些基础的教育,仅仅只是三万人的教育而已,就让朱标这个大明皇太子入不敷出了。
东宫库里除了一些皇家御用不好卖出去的东西之外什么都没有了,甚至常洛华都已经默默把自己大半的陪嫁贴进去了,这还是过完年后朱标才发现的,说来都让朱标有些惭愧了,这个时代无论如何因自己的事情动妻子的嫁妆实在是有些显得太窘迫了。
要知道东宫年年月月朝里朝外各地皇庄田亩等方面的进项都不是个小数目,光是东宫名下的良田沃土都不知道有多少。
当年打天下的时候,无论是陈友谅还是张士诚都是巨大的利益集团,他们败了自然要被瓜分,许多良田沃土都被老朱以功勋大小分给麾下文臣武将,但最大的那份自然是归于天家了。
虽然这些年老朱把众多占领的无主之地分给了百姓耕种,但还是有大片的田亩存留,原先都是马皇后负责的,前年马皇后知晓儿子缺钱后就把江浙一带的皇庄田亩都交给了朱标管理。
无论什么朝代,天家都是最大的地主。
但这些依旧不够,虽说朱标用钱的地方不仅是锦衣卫这一处,但投入进去的资源也不是个小数目,只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诚非虚言,三万余尚在发育期的孩子,以及负责教导他们的万余各方面精锐都是耗粮大户。
不仅要吃粮吃肉还要耗损无数的笔墨纸砚刀枪弓骑,自打一开始朱标就对锦衣卫报以大期望,他要培养的不是简单的探听人员,而是希望能尽可能的培养出独当一面的人物,他们不是消耗品而是要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区区三万人都不够监察南方州府的,所以他们是火种,只有燃烧发展起足够多的忠毅果敢文武兼备的人才能辅佐朱标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再如何朱标也没停止对锦衣卫的资源供给。
虽说同等数量的社学生员肯定耗费不了那么多的资源,但如果按照老朱的设想,全天下各州府县都要建立社学培养读书士子,那需要的资源可就无法预计了,而且锦衣卫的培训有头,基层教育需要的资源可是没头的。
朱标伸手捏了捏眉心道:“父皇可别忘了,朝廷还欠着江南士族上百万石粮食呢,指望户部肯定是还不上了,儿臣今年能把这笔粮款赚出来就不错了。”
老朱闻言豪情万丈的面色瞬间僵硬了一下,回头看了看远处的宫女太监们才小声说道:“还真要还?要不咱爷俩再娶几个,把你那个几个弟弟算上也成。”
朱标无奈道:“就是娶再多世族的女子,这粮款也必须要还!父皇,天下人都看着呢,朝廷信誉岂能有损?这事儿上纵然江南世族自己说不要都不成,朝廷无论如何都得按期还上,否则后续诸多事宜根本无法展开。”
“哎”
见自己父皇消沉了朱标也有些不忍心:“儿臣也没说不做了,明年……”
到最后朱元璋心满意足的回去批阅奏章了,朱标则是苦着脸回了文华殿,没想到自己堂堂大明皇太子竟然还要继续为钱财烦心,真是没地方说理去了。
难怪历朝历代贤君少而中庸之君众,实在是干实务太麻烦了,朱标给自己建几座黄金屋容易,但想在天下普及教育就难了,以一国之力供养一人奢靡享乐简单,想背负一国向前发展就是举步维艰。
设立州府县的社学之后,真的想让百姓将孩子送来念书,最起码就要提供这些孩子读书期间的食用以及笔墨耗损,否则还挣扎在饥贫劳作中的百姓大多数应该是不愿意将一个逐渐长大的劳动力让出来。
何况真要普及教育了,朱标也希望让女童们也能上学识字,这难度就又高了,说不得到时候就得用朝廷政令强制执行了,自宋以后女子地位低下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了……
朱标坐在文华殿的椅子上拿着工部送来的罗盘端详着,上次工部被朱标狠狠责骂一顿后效率顿时就高了许多,至少他吩咐的事情没有一个敢拖延的。
五年了,也是时候派遣舰队出海远洋了,一切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最合适的统帅也到位了,大明也有足够的家底儿承受一切损失。
从前年起朱标就命令江阴侯吴良领着元朝遗留下的海师水手们研究航海技术,包括观天象,星位、罗盘指针,信风及海流潮汛的变化规律等,以及船员包括驶帆、操舵、测深、用锚的技术。
所幸宋元时期航海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了,航海的基础理论还是比较完善的,尤其元朝航海技术在对海岸天象与规律的认识与掌握上尤为出众,已能熟悉地掌握与利用季风规律,在长期的海上交通实践中,总结经验,编成有关潮汛、风信、气象的口诀。
朱标前世也没出过海,所以能插手的并不多,只能告诉他们要在船上培养蔬菜植物,远航后顿顿都要吃,还有就是一份颇为细致的世界地图,感谢地理老师。
在这个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前能拥有一份世界地图是何等的幸运,在15世纪中叶,人类知识总合中已知的陆地面积只占全体陆地的五分之二,航海区域亦只有全部海域的十分之一,也就是绝大多数国家只知道自家门口的海域。
那份地图朱标画完后让刘瑾亲自描绘了几幅,除了预防意外毁坏被分别存放在东宫几处安全的地方之外,只有两幅随着朱标的亲笔密信被送到了江阴侯吴良手中。
朱标也是担心就一幅在海上如果坏了可就麻烦了,所以才送去两幅,不过也下了严令不得随意泄露此图给旁人,起航后才可以向品级够的数人透漏,如果有人胆敢私下临摹先斩后奏。
别看江阴侯名字挺无良但确实是值得信任的,是自己父皇的老兄弟了,濠州定远人,靖海侯吴桢的兄长,这两兄弟都是难得的水师人杰,朱标用吴桢练兵抵御倭寇,用吴良作为远洋统帅,毕竟他也不可能等着郑和长大才下西洋。
没有张屠户还只能吃带毛猪了不成?
……………………
(https://www.20wx.com/read/648114/663607872.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