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做研究,不能太功利!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七十八章做研究,不能太功利!学术会议都是知名的学术机构举办的,一名学者想要影响到学术会议很难,即便是有影响力的院士、国际奖项得主也不行,个人名气、影响力再大也只是一个人,参与到会议中,也只是让会议多出一個专家评审,增加一些影响力和权重而已。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例外,就是有学者发表领域内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术报告。
比如,有学者要在顶级会议上发表顶级的数学猜想研究,而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证实有效,相关的会议肯定会名声大振,会有大量的数学家申请参加。
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
有效与无关进位算法,名气上当然比不上著名的数学猜想,但在计算机行业内,算法就是发展的基础,新的算法,尤其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新算法,影响力自然就会非常的大。
‘魔方破解器’已经被贴上‘黑科技’的标签。
好多专业人士都站出来表示,普通手机的处理功能,很难用作计算魔方还原步骤,那需要非常庞大的计算量。
所以‘魔方破解器’的源代码中,肯定包含着非常精湛的算法。
企鹅公司发布的新闻更是助推了这种算法的名气,行业内的人都知道魔方破解器的算法是王浩研究出来的,而王浩表示要在学术会议上公开算法,自然就会引起巨大的反应。
只要是相关领域的学者,都会对能够大大降低运算量的算法感兴趣。
这不仅仅是理论基础,而且能够直接应用的。
国内外一些顶尖科技企业,都准备让企业内的算法专家来参加会议,他们也想第一时间知道算法内容,看是否能够运用起来,才不会在基础算法上落后于人。
珠城计算机会议是国际计算机学会发起的,承办方则是国内计算机学会、首都大学应用数学学会以及深城大学计算科学中心。
三个国内学术机构合作举办国际计算机会议,也派出代表组成了工作小组,专注于学术会议相关的工作。
这个小组的工作地点就在珠城大学提供的一个写字楼里。
早在会议开始前一个月,他们就已经把工作安排的妥妥当当,包括邀请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包括参加会议的申请,也包括会议流程的详细制定,等等。
王浩就是被邀请的国内专家之一,他是近几个月以来,计算机基础研究领域最闪耀的人物。
‘傅里叶变换辅助构造数学模型’被互联网大企业重视,认为是可以提升大数据分析的速度和精准,而‘大数相乘算法’则是让最基础的大数乘法运算,有了新的方法以及更快的速度。
这两项研究都是非常受到瞩目的,工作小组干脆就邀请了王浩担任评审,并做一下近来的工作报告。
他们想的是王浩会做一下‘大数相乘算法’相关的报告。
这已经足够吸引人。
一种能够提升计算效率的大数乘法运算,哪怕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还是可以吸引许多人关注,能够帮助提升会议的质量和影响力,毕竟是全新的算法,也是计算机理论的顶尖研究,类似的研究都足以到最顶级的会议做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并不是要去做证明,论文都已经挂在了检索网站上,也没有必要再去做证明,工作报告主体内容是,讲一下研究的思路、研究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的内容会帮助其他人拓展思路,做自己的研发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是工作小组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会突然出现一个‘魔方破解器’,再加上企鹅公司宣布的研发成果新闻,一下子把新算法推成了行业焦点。
王浩还宣布要学术会议上公开这种全新的算法,就导致了会议突然有一大堆人要报名参加。
工作小组也变得非常忙碌,他们一时间都不知该怎么处理。
“这个王浩简直就是变、态呀!”
“他好像刚完成了大数相乘算法的研究,怎么就又多了一个有效与无关进位算法?”
“这个算法比大数相乘影响还要大,大数相乘算法也只是让乘法速度提升了几倍,而这个算法可以大大简化破解魔方的速度,指数级的简化。”
“很显然,算法非常精湛,只要想一想就明白了。”
“也怪不得有这么多人关心。”
“现在该怎么办?太多人申请了,新的申请超过了一千份,其中有四百多份都来自国外,看看这一封申请,皮特-舒尔策……菲尔兹得主?”
一群人顿时都凑过去看。
皮特-舒尔策,徳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年仅24岁就被波恩大学聘任为最高级别的正教授,他是数学界著名的天才,20岁上大学,一年半完成本科课程,又花了一年读完了研究生课程,发表了硕士论文以后,学校破格提升为博士论文。
也就是说,从上大学到博士毕业,他只花了两年半时间。
大学毕业以后,皮特-舒尔策开始了一路的开挂获奖生涯,每年一个奖项都是很平常的,甚至中途还拒绝了好几个奖项,理由是没有时间去领奖。
在31岁的时候,皮特-舒尔策获得了代表数学界最高荣誉的菲尔兹。
这种超级天才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皮特-舒尔策的名字也被全世界记住。
当他的名字出现申请参加会议的名单中时,会议工作小组就感觉更棘手了,类似的顶级天才数学家肯定不能拒绝。
他们特别邀请的嘉宾中,也只有一名图灵奖得主,但和闪耀的皮特-舒尔策相比,怎么都感觉要差上一点。
一群人纠结着讨论了一整天时间,最后只能想出唯一可行的办法--换场地!
这个解决方案最开始就想到了,但换场地牵扯到了一个经费的问题,而且是不低的经费支出。
他们只能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换场地。
当有如此多顶级学者参与会议时,经费就已经不能成为阻碍了,相比高昂的经费支出来说,举办一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显然更加重要的多。
……
王浩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个采访,竟然会影响如此之大,让会议工作小组忙的焦头烂额不说,还不得不决定更换举办场地。
针对要参加的计算机会议、要进行的算法报告,他倒是没有什么可准备。
论文已经写完了。
去参加会议到了报告的时候,直接上台做讲解就可以了。
倒是另一个工作有些困扰,会议邀请他担任评审,他有些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因为感觉自己的水准并不高,最主要是研发领域的限制。
如果单纯是理论算法的领域,他就非常有信心了,牵扯到其他领域的内容,情况可能就会不一样。
计算机的研发领域太多了,而绝大部分都不是理论算法,可以这么说,理论算法只是计算机领域的小众分类。
有个明证就是,不管是杰出青年基金,还是优秀青年基金,每一年通过的项目公示中,计算机理论研究方向,能有两、三个项目就很多了。
大部分申请能通过的项目都是应用类研究,比如信息传输、图像处理、医学应用,当然也少不了大分类的人工智能,等等。
其实就和数学的研究一样,应用数学的研究数量比纯数学大几倍、几十倍,做理论研究的永远都是少部分。
王浩是做数学计算机研究,在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上几乎没有涉猎,但他仔细想想又安下心来。
每个学者都是一样,研究怎么可能覆盖很多领域呢?
会议的评审专家又不是他一个,也不需要操心每一个报告的评审问题。
这天有个好消息。
纳微实验室和创微科技的合作研发项目达成了。
创微科技先期赞助两千三百万经费,用来给纳微实验室购买高精度设备以及做出初期的研发。
实验室和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赞助经费并不固定,只要研究能够正常进行,中途有一定的成果,后续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纳微实验室可以说是‘吃了个饱’,最少的两、三年内不用为研发经费发愁。
作为项目的牵头人,夏国斌自然是非常的开心,合作项目确定下来以后,他很正式的请王浩吃了一顿,感谢他的数据分析报告,才能让项目合作得以达成,陪同的还有实验室其他的研究员以及两个副研究员。
饭局中,夏国斌说起了谈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我最开始觉得希望很大。你那份实验分析做的太好了,根本挑不出问题,正说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创微来的团队,最重要的是那个杜总监,他完全没有反应,据说是想找其他实验室合作。”
“好在苏经理据理力争,最后才敲定了合作。苏经理一直和实验室在谈,她是看好项目的。”
王浩听罢点了点头,说道,“他们肯定不会后悔。我做了实验数据分析,知道这个方向是对的。”
“有了高精度的设备,实验设计再改进一些,肯定能有成果。”
几人又说了一些项目问题。
夏国斌回想起找王浩做实验数据分析,不由感叹了一句,“王浩啊,说句老实话,我最开始找你做分析,真的是没办法了。你做的分析报告这么出色,我是真没有想到的。”
他很认真的继续道,“我代表我们实验室,正式的对你表示感谢,以后学校里碰到什么事,你来找我,我肯定帮忙。”
“夏教授,你太客气了。”
夏国斌道,“其实我最开始就应该想到的,你开了一门数据挖掘相关的选修课,怪不得啊……”
王浩听着表情有些怪异,因果关系似乎是颠倒过来。
数据分析水平高,所以开设了一门数据挖掘相关的选修课?
不,应该反过来。
开设了一门数据挖掘相关的选修课,所以数据分析能力变高了。
当然,无所谓了。
……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王浩都专注于质数的研究中。
上课,收获灵感点。
回到办公室就认真做研究、看论文,有时间则是到图书馆看看书,他仿佛是着了魔一样,只要是在空闲时间就在看书、看论文以及思考问题。
周清源注意到了他的状态,也知道他是在研究质数的问题,忍不住提醒了一句,“最好不要在质数的研究上消耗太多时间,你的领域是偏微分方程,是理论算法,对于新的领域可以有了解,最好不要太深入。”
他觉得王浩是误入歧途了。
解析数论是基础数学中难度最高的领域,大量顶尖的天才投入其中却收获寥寥。
王浩确实非常的天才,若是继续做偏微分方程的研究,肯定能有更多的成果,何必消耗精力去研究质数?
“我也知道,数论很有魅力,这方面的成果也会非常有影响力。”
周清源继续道,“但是,我们做研究不能太功利,也不能好高骛远。偏微分方程领域的成果影响小,却是数学、科学发展的基础……”
“哇啦哇啦~~”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就是做研究不能太功利,数学理论研究的小成果,也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王浩则是抬头道,“周教授,您也说了,做研究不能太功利,如果是追求偏微分方程领域能够出成果,不就是功利吗?”
“我喜欢做数论领域的研究,数字规律是很有意思的,您肯定能理解。我认为,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即便是消耗了时间、精力,没有成果也没关系。”
周清源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劝了。
现在的社会每个人都很功利,哪怕是做研究的学者,也会希望自己的研究有成果,会去把精力耗费在最可能出成果的领域。
好多的学者都会专注于能申请到经费的领域、方向,至于领域内容是否喜欢根本不重要,能出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有几个学者能不功利的,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做研究呢?
有,极少。
周清源都不敢说自己喜欢偏微分方程研究,他只是年轻的时候做了这个方向的研究,就一直深入的继续做下去。
王浩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研究,本身就已经做到绝大部分学者做不到的事情,还有什么可劝的呢?
去劝,才是带着功利心啊!
(https://www.20wx.com/read/648228/23941575.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