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文学 > 筑梦太空 > 第45章 北斗速度

第45章 北斗速度


“不明白,历史书上明明说,北斗导航是双星定位,为什么到了你这儿,就需要四个?”

        不管有道理还是没有,总是能找到怼回去的点,是方原的本事。

        “双星定位说的是【北斗一号】,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学名叫【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

        “说来说去,还不是两颗就够了?”

        大方向没有搞对,就截取大方向里面对的部分。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双星定位系统,其实有三颗星,两颗工作卫星和一颗备份卫星。”

        方原终于是连借口都找不到了,开始乖乖听梁天把故事往下讲。

        双星定位系统的精度,在一百米以内,如果经过校准,精度能达到二十米。

        这样的精度,肯定不如后来的【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

        但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双星定位是国家最快能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办法。

        在航天人眼里,三步走的第一步,从无到有,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北斗一号】,就没办法合法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但【北斗一号】是试验性质的,三颗卫星分别发射于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

        使用的范围仅限于我国境内,卫星寿命到期之后,就停止了服务。

        到了这一步还是不能合法地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根据国际电联的规定,想要合法使用一个频段,需要满足两個条件。

        首先,向国际电联提出申请。

        国际电联会把接受申请的时间,告诉申请方。

        申请方需要以这个告知时间为基准,于7年内开始使用这个频段。

        如果未能成功使用,就视为申请失效。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频段申请时间是2000年4月18日。

        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的频段申请时间是2000年6月5日。

        提出申请的时间相近。

        因为好的频段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被占用了。

        北斗和伽利略申请的频段就出现了高度重合。

        国际电联的第二个条件没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出现多方申请同一频率的时候,可以相互协调,只要使用方觉得不存在干扰,就可共用。

        如果协调好了,各方就都可以合法使用。

        最开始,北斗人的想法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频段就剩那么多了,努力合作,想办法互不干扰。

        2003年,【北斗一号】的最后一颗试验星发射上去之后,中国出资2.3亿欧元,和欧盟签署了参与伽利略项目的协议。

        随后两年,北斗人付出了所有,收获几乎没有。

        首先是核心配件铷原子钟。

        按照北斗人最初的想法,每一颗北斗卫星会搭载四台铷原子钟。

        一台国产,三台进口。

        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能力制造精度能够达到导航卫星标准(一百万年误差在一秒以内)的铷原子钟。

        从一开始同意卖给我们,到后不同意。

        好不容易经过多番谈判,有了一家愿意卖的,又在交付时间和精度上,大打折扣。

        都不知道真的是技术原因,还是故意不让我们合法拥有频段了。

        时间就这么来到了2005年,北斗人无奈地退出了伽利略。

        【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条路已然行不通。

        唯有创造中国人自己的铷原子钟,才能拥有中国人自己的导航。

        这个过程,严重拖慢了我们国家合法获得国际电联频率资源和轨道位置。

        伽利略在2005年12月28日发射了其第一颗试验卫星伽利略-a,半个月后的2006年1月12日,伽利略发射了导航信号。

        这个时候,北斗人还在为铷原子钟,没日没夜地努力。

        “梁老头儿,你这里说的,2006年1月12号发射了导航信号,是不是就是正式使用的意思?”

        梁天点头:“没错。”

        “啊?那伽利略不就合法拥有了使用频段的优先权吗?”

        “欧洲人是这么认为的,按照这个进度,中国不可能在2007年频段使用时间截至之前,造出自己的铷原子钟。”

        “我指的是你之前说的先用先得,按照这个逻辑,北斗在2006年初,就没有机会了啊。”

        “是的,事情发展到了这里,胜券在握的伽利略人多多少少有些懒得搭理的意思了,但是,你不要忘了,国际电联的第二条规定是怎么写的。”

        方原回忆了一下梁天刚刚的话:“【当出现多方申请同一频率的时候,可以相互协调,只要使用方觉得不存在干扰,就可共用。】”

        回忆完了,仍然还是觉得有问题:“这种情况下,人家肯定不会说,他们认为不存在干扰啊。”

        “小娃娃,伱说的对,这也是伽利略导航系统认为自己胜券在握的关键因素之一。”梁天陷入了回忆:“我那时候已经是北斗人的一份子了,我也是愁得不行。”

        “那后来呢?”

        方原知道北斗肯定是挺过了这一关,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际电联向着北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梁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点自豪地提醒:“你把第二个条件记得这么清楚,你再认真研读研读。”

        方原又念了两遍,再怎么念,还是一样的。

        “小方原,你这样的话,就不太适合学法律了。”

        梁天赶在方原炸毛之前,公布了正确的答案:“第二个条件,在是不是相互影响之前,说的是,申请同一频率的,各方需要相互协调。但伽利略从始至终,都没有和我们协调过。你都没有协调过,那我们还是先申请的,凭什么不能拥有优先权呢?”

        “这样都行?这该不会是你想出来的吧?”

        “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

        “这样的话术,也只有打小叛逆的赛车手梁天才能想得出来吧?”

        “那还真不是。”梁天被方原给逗笑了:“这就是个单纯的法律问题,白纸黑字写在国际电联章程里面的东西,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吧?谈判的最高境界,就是要用对方的逻辑去说服对方。”

        “这倒也是。”方原深以为然,“不过说到底,对方应该还是认定了我们连铷原子钟都搞不定。”

        “小方原,你说的没有错,按照正常的情况,没个三五年,我们连能达到要求的铷原子钟的影子都造不出来。但我们国家的航天人从来也不是孤军奋战啊。”

        梁天话里话外,一股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

        方原对总设计师也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又来了,全国总动员,是吧?”

        “没有错!退出伽利略,北斗人在2005年5月的最后一天下定决心,把四台星载铷原子钟,全都换成国产的,一年半的时间,全国总动员,直接把国产铷原子钟干到了三百万年误差不超过1秒。”

        “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方原想了想,“一年半的话,就是2007年初就已经彻底搞定了。你们还非得等到4月14日发射,并且在17号最后几个小时再验收成果。你们这是故意的吧?”

        “那到不是的,我们的北斗,当时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有160多项。铷原子钟是重中之重,但也不是说,有了就能立刻发射。我们肯定是希望尽早发射的,你看伽利略从发射到接收信号,中间经历了半个月。”

        “就是说,在轨调试时间,得要有半个月是吧?”

        “至少得要7天。”

        “7天往前推的话,就得是4月10号发射,为什么最后拖到了4月14日?”

        “这并非我们的本意,【北斗二号】的第一颗卫星和托载卫星的火箭,4月2、3号就运到发射场,然后到发射塔架上面做发射前的最后准备,我们前前后后进行了三次总检查,前两次都没有问题,到了第三次应答机出现了信号不稳定的异常情况。”

        “应答机是卫星和地面进行联系的工具,对吧?我们银河之舰上上也有应答机。”

        “没有错。我们先前和气球控制中心失联,就是磁暴断开了应答机。”

        “这都被梁老头儿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方原言归正传,“这个应答机要是坏了,就算发射上去了,我们也收不到信号,相当于白搭是吧?”

        “是的。”

        “那你刚刚说了,是不稳定,不是坏了,还是可以冒个险的。”

        “确实有想过,因为这么算时间都来不及。如果我们想要把应答机的问题归零,首先得去六七十米高的发射塔架顶端,在零失误的前提下,拆除整流罩和卫星舱板,不能让火箭和卫星,受到任何细微的损失。”

        “那其次呢?”

        “其次就是,应答机是我在上海研制的,卫星发射中心并不具备给应答机问题归零的实验条件。”

        “呃……梁老头儿,怎么又和你有关啊……”

        “我也不知道,可能这就是命运吧。东哥他们后来一商量,给了三天的时间,让我解决应答机的问题。”

        “然后你就带着应答机飞回上海?”

        “应答机怎么可能带上飞机呢?东哥他们在成都找到了一个有实验条件的地方,我抱着应答机,基地的特装车司机花了五个小时,把我送到了实验室。整整72个小时,我都没有合过眼,我自己都不记得一共做了多少项试验。”

        方原想了想,72小时不合眼的事情,他暂时还没有经历过,想来应该是相当难。

        心里面给总设计师点赞,嘴上说出来的话却变成了:“你那时候才刚刚三十而立,熬夜三天也就还行。”

        “那时候真的是一秒钟都不敢睡,因为我去成都的时候,就已经是4月11号,且不说后面调试需要多少时间,在4月17号之前,只有4月14,有最临近的发射窗口,错过了这个,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连带着后面调试的机会都没有了。”

        梁天很认真地解释了,北斗并不是故意踩着国际电联规定的最后时间期限的。

        因为发射上去晚了,后面的在轨调试只能紧锣密鼓。

        伽利略用了半个月,北斗只有三天。

        三天之后,2007年4月17日晚上八点,【北斗二号】的第一颗卫星,向地球发射了第一组信号。

        梁天和另外十几个接收机设计厂家一起,在一个巨大的操场上,把接收机排成了一排。

        只要有一个接收机能够收到卫星传回的信号,就能保住国际电联的频率资源和轨道位置,让北斗导航拥有合法的地位。

        2007年4月17日晚上八点,操场上的接收机,有一台算一台,全都准确地接收到了信号。

        中国北斗,从这一刻开始,拥有了合法的地位,以100%国产的核心部件,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的北斗,也慢慢成了世界的北斗。

        一开始自信满满的伽利略在这个时候,又开始急了。

        伽利略多次向北斗提出交涉,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说来说去,也还是国际电联第二个条件的后半部分,一再表示,和中国北斗同频,会干扰欧洲伽利略的运行。

        这样的交涉,一开始还是比较严重的。

        毕竟,伽利略比北斗更早发射卫星,更早完成使用,最开始在天上的卫星也更多。

        但这样的交涉,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北斗的飞速发展,慢慢就失去了意义。

        截至2012年,伽利略导航系统一共发射了6颗卫星,【北斗二号】刚好在欧洲伽利略的前面加了一个1。

        中国北斗,以遥遥领先的16颗导航卫星,把导航定位服务的范围,直接扩大到了整个亚太区域。

        伽利略锲而不舍地又交涉了好几年,直到2015年,才正式和中国北斗达成了国际电联规定的第二个条件——中国北斗和欧洲伽利略申请了同一频段,双方友好协商,认为在使用中,不存在相互干扰,可以共同使用同一频段。

        从2007到2015,这一天,北斗人整整等了八年。

        这八年,伽利略的交涉理由,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唯一的变量,是中国人的北斗速度。

  ,


  (https://www.20wx.com/read/651540/23941608.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