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文学 > 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 第141章 刘辩劝郑玄入学宫,太史慈欲以武会友。

第141章 刘辩劝郑玄入学宫,太史慈欲以武会友。


为什么说这是非大族的士人的信仰呢?

这就要说到,社会的阶级分层了。

上游的建筑,必然是皇帝和三公九卿,这一类属于设计规则的人。

而忠君报国便是一种规则,中游的士人,只有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中奋发图强才有机会进入上游。

而对于底层,规则便更加简单,若不是刘辩大修学宫,那么对于底层来说,务好农,多生娃儿,便是他们要遵守的规则。

不要小看多生娃儿,实际上在古代,生娃儿的成本并不高,第一胎长到八岁左右,便能负担起带老二的工作,甚至在农忙时也能做些基本的农活。

如此一来,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多生娃儿,便能增加劳作的收入,改善生活环境。

而娃儿一多,便等于将个人命运变成了一道简单的概率学问题,家中八个娃儿,其中有两个孝顺的,有一个成材的,那么这个底层百姓的家族便能延续下去了。

不仅如此,甚至在某些上升通道明显的时代,便能一跃而上,进入中游,甚至上游。

就如同何进的何家,本是屠猪贩狗之辈,在汉末这个特殊的时代,靠着手中的银钱,将自家的女儿送入了宫中。

还成功诞下了皇子,若是何家运营得当,无异于一跃成为大汉握着兵权的外戚。

当然,上游的位置总是稀缺的,所以上游制定的游戏规则,往往会让中游的人互相争斗,给他们一条看似能上升,却又陷阱密布的道路。

若是败了,中游之人便会将原因归结到自身的某些不足上去,反倒不会去计较游戏规则本身了。

不过这也是一种极为危险的游戏,尤其是在华夏这片土地上,一旦游戏规则的失衡已经让大多数人看到。

那么上游之人最不想听到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便会不断萦绕在他们的耳边。

至于上游对待底层,自然会和善许多。

这一点可以看汉高祖立国之后,史书之中对世家的描写往往是豪强、豪贼。

这是因为汉朝建立时,这帮成为世家的人还没有体会到世家该如何长存的道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东汉,这些豪贼们,便会变成史书中乐善好施的名士。

这并非是上游世家明白了做好事的乐趣,而是他们发现做好事不仅能让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更加能加深自家在当地的羁绊与名声。

一旦这种名声和羁绊变得牢不可破,你就会发现,当你们家有些什么事儿的时候,不用你说,百姓都会前来帮忙。

因为大家都知道,你们这群世家倒了,年景不好的时候,便没人再发粥赈灾了。

刘辩短短的几句话,立刻将这位老儒的心握在了手里。

而身为孔子后代的孔融岂能不知道这一点?他那老祖宗,若是有哪一国的王可听他劝,那孔老夫子真是挖心掏肺的帮忙啊。

儒生需要皇权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皇权需要儒生制定符合时代规律的游戏规则,这很双赢。

“文举,你这北海之地,能容下诸多学子,有功了。”

刘辩安抚完郑玄,立刻转头看向了孔融。

孔融闻言也是大喜,刘辩既然能这样说,那就说明祢衡的事情,他没有放在心上,起码是可以谈的。

“陛下谬赞了,臣愧不敢当。”

孔融说罢,立刻罚酒似的,饮了一爵,“好酒啊!世人皆说齐地之酒好,臣看陛下的皇庄美酒,才是酒中极品!”

孔融喝罢,立刻起身拱手说道。

“既然文举喜欢,可给文举留上几坛,朕看北海港口颇为繁忙,倒也是经商的好地方,文举若有此心,朕定然鼎力支持。”

“这…臣替北海之民多谢陛下了!”孔融闻言,老脸一红,立刻拜倒,如此奇货,其中利润可想而知。

“只是陛下说道港口商贸,倒是东莱郡更为得天独厚,臣愿为陛下说通公孙度,以通辽东商贸!”

孔融立刻叩拜,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嗯,文举若是愿意出面就再好不过了,若他公孙度答应,朕可封其为辽东侯,世袭罔替,为大汉镇守边关。”

人家为你去说服封疆裂土的诸侯,你总要给点筹码不是?难道要让自己小弟让利吗?这种事情做了一次,以后小弟就不会专心为你办事了。

孔融闻言,当即大喜,“陛下如此厚恩,他公孙度定然欢喜!臣这就去办此事!”

孔融说罢立刻躬身离席,在旁人眼中,他好像有些着急了,毕竟刘辩这位大汉天子还在府中,他岂能离开呢?

但实际上,他不得不急,因为他也有自己的私心,他要依靠这封侯的事情,尽可能地与公孙度把东莱郡运作回来,刘辩当然知道他的心思。

但此刻大战在即,不是去指正这些小动作的时机。

郑玄见孔融如此急切,倒有些看不起他了,但奈何受了孔融多年资助,也只好一直为他说好话。

“郑公,您可愿入鸿文学宫,为大汉教书育人?”

刘辩见孔融走后,立刻开始挖墙脚的工作,毕竟政治的关键一环,就是资源的置换,光想得好处可不是长久之计。

“这…陛下当真看得起老朽?”

郑玄有些惶恐,毕竟此刻坐镇鸿文学宫的是司马徽,也算得上是与自己齐名的大家。

“郑公莫要疑心,学宫之中,自然是名师越多,教出的学子才会越好,如此风云际会之乱世,朕真的很需要各类官员。”

“而学宫之中的学子,便是大汉官员的候补,日后各司各部,皆要从学宫中筛选一批优秀学子来任命的。”

刘辩此话算是给郑玄一个承诺,你不会白教学生的,你教的学生以后会入朝为官,你自然名垂青史。

“陛下如此说,臣愿以此残躯,再为大汉尽忠!”

郑玄闻言,想到了自己还在县学中的儿子郑益恩,若是借此可入京城鸿文学宫,这无异于给自己的儿子开了入仕的快捷通道。

“多谢郑公了!”

刘辩闻言心中也是一喜,学宫中的名师越多,地位越高,到时候任命学宫学子为官的阻力就越小,内部派系争斗的代价也越小。

随着学宫的发展,世族占用的名额一定会被寒门学子和百姓中的学子冲淡,如此一来,刘辩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过渡到三省六部制的政体。

“陛下!听闻您曾与东吴孙策比试,那孙策有江东小霸王之名,臣却不信,不知其中有几分真假?”

酒至酣处,太史慈红着脸站了起来,拱手问道。

许褚和典韦两人一脸的莫名其妙,心中不禁暗想,“这青州是什么情况?都是不想活的?”

“子义莫要无礼!”郑玄立刻按住了太史慈的酒意,开口向刘辩介绍着太史慈的生平。

但刘辩作为现代人岂能不知道这位猛将?

弓马娴熟,且有领军才能的太史慈,可以说是历史中吴国前期阵营中除去孙策之外,军务水平最高的将领了。

“朕的确与孙策比试过一番,不过未分胜负,将军若有兴致,朕帐下之将,将军可自行选一位,当场比试一番,也好助一助酒兴!”

此刻的刘辩不可能再下场同太史慈比武,一个来说,身份不对,另一个来说,刘辩身边还有郑玄这位大儒,此刻他可不想在郑玄心中留下什么不好的映象,从而影响整个北海的决策。


  (https://www.20wx.com/read/652822/23941513.html)


1秒记住爱你文学:www.20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0wx.com